文/一捧明月 图/网络
大家好,我是一捧明月,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书是《不完美,才美》中的第三章——少有人知道的亲密关系真相。
从小学到大学,再到毕业步入社会,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好像从没有学习过如何在一段亲密里好好爱一个人。
那个将与我们共度余生的另一半,请你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
01 平衡亲密关系里的四种角色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可能会扮演四种不同的角色,分别是朋友、情人、孩子、父母。
(1)朋友角色:分享喜怒哀乐,互相帮助,平等独立;
(2)情人角色:关心呵护,充满温情浪漫,欢愉体贴;
(3)孩子角色:总是渴望保护,照顾,希望得到呵护和宠爱;
(4)父母角色:指责,命令,批评对方,希望Ta听我的。
其实,每一种角色都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掌握好平衡。
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中,朋友的比重最大,然后是情人,最后是父母和孩子。
但现在我们的认知里,有太多的亲密关系走进误区:要么把自己变成孩子,要么把自己变成父母。例如,曾经在微博中流行的好男友/女友的标准。
如果过多地充当了对方父母的角色,就会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标准、意愿、要求来说话做事,一旦对方做不到,就会指责抱怨、批评批判。
如果过多扮演孩子的角色,如果自己的需求被满足,就会感觉充实甜蜜,一旦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怀疑、试探、纠缠,发脾气。
所以,这两个角色占比太高,会对亲密关系产生很大的伤害。
02 正确表达你的爱意
美国心理学家查普曼发现,有五种行为最能让我们感受到爱:
(1)肯定赞美(鹅妹子嘤,今天你太棒了!);
(2)彼此相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3)帮助做事(一起做家务);
(4)赠送礼物(清空购物车);
(5)身体接触(抱抱亲亲举高高)。
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性格喜好。这些因素,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这也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对爱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我们感受爱的方式通常是狭窄的。
有时候,当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爱的时候,对方可能并不感兴趣。对方表达爱的方式,我们可能也觉得难以理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了解自己和对方的爱的密码呢?
(1)首先列举十个你感到非常幸福,被爱的场景;
(2)按照上面五种行为进行分类,并排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3)然后问对方:我们相识以来,我做过的什么事,说过的什么话让你觉得感动和幸福?
(4)然后也按照相同的方法分类和排序。
这样我们彼此就能知道对方需要什么,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爱。当然,我们也要明白,TA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可能并不是我们最喜欢的,但那也是爱的一种。
03 教TA学会如何爱你
爱情里面最神奇的事情就是,吸引你的往往不是和你相同性格的人,而是和你性格互补的人。
因为,这种人身上的特质是你没有的,同时也是你渴望拥有的。
热恋的激情燃烧过后,通常要进入一个矛盾冲突多发期。在这一时期,双方可能产生我们性格不合的想法。
但真相是,性格不合恰恰是相濡以沫的开始。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每一种性格都是一枚硬币,有个性优势的一面,也有个性缺陷的一面。我们不能享受了好的一半,就摒弃不好的另一半。
当两个人逐渐走近,了解加深,发现彼此之间那么多不同。这时候两个人的矛盾、疏离并不是性格不合,而是进入亲密关系中必然经历的特殊阶段。
如果两个人之间开始产生摩擦,正是回答以下问题的好时机:
(1)你到底喜欢什么?
(2)你到底需要什么?
(3)你希望我怎样说,怎样做?
(4)你希望我做什么,不做什么?
(5)我怎样做,才能让你觉得舒服?
你可以问:“我特别想做你的10分爱人,你现在给我打几分?”,如果对方说:“我给你打6分。”。
你可以接着说:“6分太低了,我想至少能当个8分爱人,我该怎么做才能变成你的8分爱人?”
我们都渴望心有灵犀的爱人,但是这种心有灵犀并不是靠对方猜出来的,而是靠教出来的。
好的爱人都是教出来的,就像孩子一样,慢慢教,TA就会了。
04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关于亲密关系的一些道理和方法,总结来说就是:
(1)亲密关系里有朋友、情人、孩子、父母四种角色,我们要控制自己扮演孩子和父母的比例,才能有利于维护健康的亲密关系;
(2)爱的表达有五种方式,但每个人感受爱的方式不同,问问自己和爱人,你和TA最喜欢哪种爱的表达;
(3)稳定持久的亲密关系都少不了磨合的过程,我们不是要熬过这个阶段,而是好好利用这个契机,教会彼此怎么好好对方。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一捧明月,想跟你一起探索有用的书,有料的想法,有趣的故事。明天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