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讲我女儿班上同学雪和她妈妈的故事。
雪的妈妈是一名英语老师,雪不仅各科成绩优秀,手工也了得,兴趣爱好广泛,性格又好。啧啧,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小孩。
经与她妈妈取经,发现了不仅我女儿与雪有差距,我与她妈妈差距也很大。雪妈妈和雪商量制定好了每天的计划,早读-午间学习英语-晚上古诗/英语打卡/作业-周末用心陪伴及兴趣班,写在显眼的黑板上,制定好详细的奖惩措施。
我也尝试用了下她的方法,坚持一个星期就成泡影。这需要家长与孩子不断修正计划和陪伴,直到孩子能养成习惯,自己独立完成。需要家长和孩子有“见识”,能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那什么是见识呢?为什么每个人会有差异呢?
见识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
为什么人会有不同的见识,主要是跟个人成长经历有关,读书及旅行等获得途径不同。
那如何形成见识呢?1.读书学习,可以获取知识,输入能量。2.旅行,可以开阔视野,感受不一样的环境。3.实践出真知,实践让我们获得能力,如做饭洗碗等基本的生活能力,工作解决问题等,从而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傅仪是清朝末代皇帝,王国维是国学大师,他请傅仪鉴赏收藏的古董和字画,傅仪说这几样是赝品,后来经专家评定确实是赝品,王国维问傅仪是怎么鉴别的,傅仪说因为从小家里看多了真迹作品,这些跟我们家的不同。这就是见识的重要性。
我们与孩子的不断磨合和相处中产生共识:见识对孩子和家长很重要。
通过正面引导孩子,给孩子自主性,提升见识;家长作为掌舵者需大方向不偏,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见识促使自己变得更好,孩子和家长双向的良好发展。
如果我们漠视见识,会让我们成为井底之蛙,目光短浅,跟不上时代,时代变化太快,限制个人的发展,往大的说对不利于国家建设。
举个我们常见的反例,现在很多农村女孩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嫁人,一辈子碌碌无为。
要提高见识第一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现在是知识付费的时代,买书也要付钱消费,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第二需父母有意识去培养孩子和自我的提高;第三我们需要很好的平台,像读书会,拆书帮这样的平台。
见识和开阔眼界有所区别,见识需去玩去接触去学习,从而从实践提升内化。另外增长见识的时候需根据家长和孩子的个性特性,符合年龄,正面成长不能有暴力、保证安全。我在努力成为别人家长的路上,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希望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加入我们的行列,出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