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未来家的五彩瓷砖也会贴就出世界地图的样子。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珊瑚——一只珊瑚虫拼命往上长,死了变成下一只珊瑚虫的房子,用以支持它继续往上长。它们的生命堆叠在一起,物化成那层层叠叠的躯壳。
生态鱼里的珊瑚礁,安放在箱底,为那群斑斓的鱼做安静陪衬,谁也不会在意渺小但同样惊心动魄的死亡和传承。
细节
父亲的床头贴着我一张好几年前照的大头贴,翻起身来看,那大头贴,在我脸部的位置发白得很奇怪。再一细看,才察觉,是父亲每天用手摸白了。
由此可见父亲对儿子的想念。
以发展、以未来、以更美好的名义,内心的各种秩序被太仓促太轻易地重新规划,摧毁,重新建起,然后我再也回不去,无论是现实的小镇,还是内心里以前曾认定的种种美好。
唯一的观众——生活,从来就不是个太好的观看者,它像一个苛刻的导演,用一个个现实对我们指手画脚,甚至加进很多戏码,似乎想帮助我们找到各自对的状态。
台风
用一个晚上,听那巨兽在你的屋顶、窗前不断地玩闹,听着它用它的气息把你完全包裹住,却不会伤到你半分。只要你不开门,一切似乎和你无关。
有时候,人的挫败感从那一个个细微的点开始滋长,终于长成一支军队,一部分一部分攻陷他。但他假装不知道。我们也假装不知道。他已经察觉。这种没被戳破的悲伤,像发脓的伤口一样不断淤积、肿大,慢慢地,控制不住,伤感有时候会喷发出来——
我记得那是条长长的走廊,大理石铺就,再柔软的脚步踩踏上去,都会听到厚重的回声。声音堆堆叠叠,来回在走廊里滚动。冷色的灯光静静地敷在上面,显得走廊更长、更深了。
疾病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病房中的人们,即使他们身处不同的生活,但疾病一眼看出他们共同的地方,统一把他们赶到这么一个地方圈养。意识在这躯壳中爬进的一点点距离,发生的一点点小障碍,他们都能感觉到:在这里,灵与肉的差别第一次这么清晰。在这里,他们第一次像尊重自己的情感和灵魂一样,那么尊重自己的肉身。
我厌恶这种感觉,就像你按照自己的记忆走一条印象中很平坦的路,然后突然哪里凹陷了,一踩空,心直直往下坠
太阳
太阳已经橙黄得如同一颗硕大的橘子,正一点点,准备躲回海里了。
诺大的城市,充满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铁拥挤的人群里,我总觉得自己要被吞噬。或许吧,我们所期望的生活也并不容易。
从未看过别人的人生,却时常感慨自己的人生,抱怨,埋怨。
是不是等我们长大了,再聚在一起都难了。
不清楚真实的标准时,越用力就越让人觉得可笑。
有些事情很难,就像火箭发射后,在高空必须完成的一次定点推送一样。
你问我,要去到的地方有多遥远
我回答你,比你看到的最远处还遥远
你问我,想抵达的生活有多宽广
我回答你,比你能想象到的一切还宽广
从事故现场采访回来,走进学校,看到这里乌泱泱的人群,努力散发荷尔蒙、享受和挖掘身体的各种感官时,总会有种强烈的恍惚感。甚至会矫情地想,这么努力追求所谓青春的人,意义在哪?
孤单是所有人内心的真相
我不会允许自己的青春夭折,所以我要让我的无知,放肆地宣泄。
我以为自己战战兢兢地以活在规矩里为生活方式,但其实却对规矩有着将其彻底摧毁的欲望
世界比任何想象都要宽广和复杂,世界是没有限制和规矩的。
或许能真正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以前读大学的时候,总觉得这座城市格外的小。就是一条主干道,衍生出几条功能迥异的路,然而当他藏住一个人的时候,就变得格外的大。
家,家不仅仅是一个房子,几个建筑物,家就是这片和我血脉相连亲人一样的土地。
时光这列车游走的太快,我也很烦恼,我也不知道它究竟会把我们拉向什么地方,不会再没心没肺了吧!
世界已经帮他剃除掉天真的虚妄,岁月也悄悄开始把他的脸捏出折痕,当时的他应该已经和真实的世界迎面撞上。他是否已经找到办法和自己身上的欲望讲和?他如何理解这个朝他的人生扑面而来的新生命?
生活中的我们都时常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从不时常了解我们身边的亲人,每个人,你都不曾试图认真了解过,在身边的不懂得珍惜,不在身边的拼了命的挽留在身边。
或许吧理解他人是最大的善举。
这本书让人读的很快,拿起来就不再想放下,我还是没有学会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时间。
感谢作者:蔡崇达
用自身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别人的人生
这篇应该算的上随读笔记吧,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