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豫章君
要不要读研?
关于读研的问题最早是我几个表弟表妹堂弟堂妹以及他们的父母们也就是七大姑八大姨们帮他们孩子问的。其他专业要不要读我不清楚,自己也将将就读了个法学小硕,只能简单谈谈一点点看法。
港真,我想吐槽我们的法学教育已经很久了。就我国的法学专业培养模式来看,就是法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了体现法治理念的提升,是个学校都开了法学本科专业,办学的各种条件都跟不上。引进一两个学术带头人,其他老师随便有个硕士就可以开课了,甚至是为了安置学校引进的某个大咖的家属,只好放进法学院,好像法学专业谁都能教。普通高校中,照本宣科的老师们不在少数。别指望还有实实在在的案例解读,连奇葩如司法考试题目的案例也不咋提及。读书讨论啥的就更别提了,有的老师压根不推荐书的,每天守着教材通过期末考就行了。当然,名校可能不同(我也没读过不了解),但能读名校的学霸毕竟是少数,且不谈,大部分的孩子们都还是读了普通高校。教书这样教,更别说实践了,随便联络几家法检的,送大四学生过去待两周,也没有和法检有具体的实践要求,很多实习生去了就是帮忙装订案卷的。当然并不是说装订案卷不能学到东西,只是法检案件太多,没机会给实习生细细翻阅案卷就匆匆忙忙归档了。所以这样的法学教育怨不得孩子们读不好。很多读了一两年法学生们依然很迷茫,依然不知其然,更不知所以然。
好了,小朋友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读研上。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们有读研需求的有这几类:一是觉得法学就应该读研,就像医生一定得读博一样,本科学的不够精透,需要再进修的;二是觉得高考没考个好学校,想通过考研读个211、 985或者五院四系的,当然也是为了出去能找个好工作;三是暂时不想工作,不如先读个研,还能有大把时间把司考考了,出去也能更好找工作;四是那种全国巡考的,公务员也考,研也考,抓到哪个是哪个;五是看到大家都在考研不如自己也去考个呗。不知道这几类有没有涵盖,我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可能有重复的,比如我就属于前三情况的合成。
这没有什么不好。比如自己读了不太好的学校,想通过考研让自己更进一阶的,本就是个很有想法很上进的孩子,清楚自己要走的路(不带这样夸自己的)。所以说,第一、二类的孩子应该是专业读的还不错的,清楚自己想要走哪条路,读个好学校也是希望自己在专业上能更好,那就坚定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好了。第三、四、五类的孩子们就需要自己思考下:比如第三类的孩子们为什么不想工作,是不是逃避现实?其实读司考没有想象那么难,不需要用未来三年时间全职去备考,也浪费了读研的时间。比如第四类的孩子什么都抓,会不会分散了精力导致都没抓住?当然自己合理安排好时间也没什么问题。第五类的孩子就更要想想了,随大流的从众心理不是啥好事,不是大家都读我没读是不是就落后人家,也不是读了研就一定更好,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下,法学本科反而也可以更好找工作。
关于专业。我国的法学类研究生区分为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JM),其实是区分了学术型硕士和应用型的专业硕士。学术型的法学硕士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研究生,法律硕士算是新事物,偏实践。但是以前法律硕士是只有非法学本科专业的才可以考的,大概自2009年开始法学专业也可以报考,最后的毕业证上也区分法学和非法学。但是法律硕士并不受法学生待见。由于是法律硕士是新事物,很多人搞不清二者的区别,甚至是法学院的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教学,会采用一样的讲义和授课模式。北大陈兴良教授都说过“给法律硕士上课,不知道应当讲些什么”。这一切导致法学生们的各种偏见。加上法律硕士学费较高,各大高校各种扩招,很多考不上学术型法学硕士的都可以调剂到(法学)法律硕士中。就业方面,因为教学的不足,很多法律硕士毕业后除了司法考试一无所获,一般会存在理论功底稍显不足的情况,导致部分用人单位也产生偏见。更夸张的是考公务员,用人单位在资格审查时是严格按照学位目录编号核查的,悲剧的是法律硕士没有目录编号。因此,一般法学生也不会主动选择考取(法学)法律硕士。法律硕士的悲剧,其实也是法学教育的悲剧。而实际上,法律硕士的非法学背景,才是未来法学教育中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条件,例如知识产权领域。当然这也和法学本科的孩子们关系不太大,至多是个调剂备胎。
而实际上,学术型的法学硕士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虽然是学术型的教学培养模式,但多数读了法学硕士的法学生们也不太具备学术研讨潜力,也不太喜欢搞学术,都只是增加了备考司考的时间和社会实践的时间(还是没有读书)。话说,这种感觉反而是法律硕士更适合我们这些不搞学术的,但我们铁定不去读法律硕士(尴尬脸),这也算是法学教育的悲剧吧。我很多朋友都是研一读完就去各种长期实习(工作)了。
说多了。
所以,不管要不要搞学术,想好了要读研就去读,但是建议不要把全部精力耗在备考这件事上。我一大学同学,大一就暗暗立下志愿要考厦大的研,之后也很努力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到了考试前压力非常大,结果悲剧了。考研毕竟是学术性考试,和普通考试不同。所以很反对一些学校,专业上没建树,师资上又匮乏,整天以考研的升学率作为自己学校宣传的重点。学生一考进去就鼓动大家考名校研究生,大一就开始像备战高考一样备考研。当然也不乏考上名校的,但是专业能力真的令人质疑。研究生的学习本就是为了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出的却只是个“考试型人才”,真正有学术潜力的孩子们却被排除在外了。
推荐通过自己的老师去联系你想考的导师。老师毕竟资源丰富,可以帮忙联系,而且他们也很愿意帮助上进的学生。我本科时遇到一位老师,西政88届的毕业生,虽不比传说中的“黄埔一期”,但是他的同学也是遍布全国乃至国外的法律界知名人士,只是他当年因为家人的原因硕士毕业后回了老家教书。他经常帮助学生选择学校,专业,联系导师,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也是人生之福。如果实在老师也联系不了导师,可以网络上寻找下已经考进你未来导师门下的师兄师姐,他们也是愿意帮忙的。
剩下的事情就是好好复习英语和政治了。关于这方面的复习方法,某精英网站很多人介绍自己的复习方法,选一个自己合适的去复习就好了。我想说的是,英语的学习是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所以只要六级过了,没有长时间丢下(比如大一过了六级自此不再看英语),真心不用怎么备考,基本做做真题就好了。关于复习时间,如果英语没有太差,大四开始备考来的及,我一个同学就是没事喜欢看原文著作的那种,英语基础很好,考研没咋复习英语就考了80大几。研究生考试再怎么学术性考试,它仍旧脱离不了应试主义的影子。所以,就拿它当考试就好了。如果英语很差,还是从大一开始好好学英语吧,即使不考研,好好学英语对自己还是很好的。
额,一不小心又成了倚老卖老的说教者了。
就说这么多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