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中曹操手下谋士荀彧因为反对曹操受“魏公”,遭到曹操的怨恨。建安十七年冬天,荀彧在曹操的示意下服毒自杀。当时对此有些疑惑,曹操本是一个有雅量的人,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怎么会因为荀彧的一次反对意见而置荀彧于死地呢?

近期查看了《三国志》,发现其中对于荀彧的死亡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从此可以看出,陈寿认为,荀彧是因为曹操逼汉献帝封自己为魏公,不符合忠贞之道是不道德的,荀彧为此而忧郁成疾,最后不治身亡。《献帝春秋》中说荀彧是没有及时把衣带诏的事告诉曹操和反对曹操受魏公职位这两件事引起曹操的不满,荀彧最后郁郁而终的。还有一种民间说法是曹操让荀彧杀死伏皇后,荀彧不干,没有办法而自杀的。

我们都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不知道当时的真相。就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荀彧既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不是被曹操逼死的,而是自己忧国忧民,积劳成疾而死。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荀彧50岁就死去挺可惜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