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ndroid中多进程通信的方式有哪些?
虚拟内存被操作系统分为二块,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用户空间是用户程序代码运行的地方,内核空间是内核代码运行的地方,内核空间由所有的进程共享,为了安全,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是隔离的,这样,即使用户的程序崩溃了,也不会影响到内核程序的运行。
(1).管道,A进程一端写入,B进程端读取,需要2次数据拷,缓存区大小比较有限。【单向通信-2次拷贝】
(2).信号,进程需要注册信号处理函数,当进程收到信号时,信号处理函数开始执行,如果未有注册自定义处理函数,执行型号的默认行为,不适用于信息交换,更适用于进程中断控制,比如非法内存访问,杀死某个进程等; 【进程只能由发送方,比如内核或者其他进程,向接收方发送,是单向通信-2次拷贝】
(3).消息队列 ,信息复制两次,额外的CPU消耗;不合适频繁或信息量大的通信。【单向通信-2次拷贝】
(4).共享内存 ,多个进程共享同一块内存区域,0次拷贝,,速度快;但进程间的同步问题操作系统无法实现,必须各进程利用同步工具解决;【双向通信-0次拷贝】
(5).Socket :作为更通用的接口,传输效率低;【双向通信-2次拷贝】
(6).binder :内存映射,只拷贝一次。【双向通信】
2.Binder机制的原理?
一次完整的Binder IPC通信的过程通常是这样:
数据发送进程【服务端Or客户端】调用系统的copy_from_user将数据从用户空间复制到内核缓存区【binder驱动在内核空间创建】,由于内核缓存区和接收进程的用户空间存在内存映射,因此也就相当于把数据发送到了接收进程的用户空间。
3.AIDL使用方法?绑定过程?支持的数据类型?
(1).AIDL使用方法.
服务端:创建 aidl接口 ===>实现接口,并向客户端开放===>创建AIDLService服务,返回binder.
客户端:绑定服务===>实现ServiceConnection绑定监听===>在绑定成功的回调中,将IBinder转换成AIDL的接口代理对象。
(2).AIDL绑定过程.
客户端进程首先调用bindService方法,发起绑定服务的请求,通过ServiceManager【binder管家 】,拿到AMS,通过AMS向服务端进程发起bindService的请求。然后服务端进程接收绑定请求,以Handler消息机制的方式,发送一个绑定服务Message,然后再ActivityThread中处理这个绑定请求,调用onBind函数,并返回对应的IBinder对象。
(3).AIDL支持的数据类型。
java基本数据类型【int,boolean,String】
JavaBean类必须要实现Parcelable.
4.Activity四大启动模式
- Standard 默认启动模式,每次启动Activity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入栈。使用场景:安卓默认就是这一种
- SingleTop 栈顶复用模式,每次启动Activity时,会检测栈顶是否存在该Activity实例,如果存在,直接复用该实例,触发onNewIntent(). 使用场景:App收到多条推送消息,点开不同的推送消息,都跳转同一个新闻列表页面。
- SingleTask 栈内复用模式,每次启动Activity时,会检测栈内是否存在Activity实例,如果纯在,直接复用该实例,并让其成为栈顶,触发onNewIntent(). 使用场景:MainActivity
- SingleInstance 系统内单例模式.使用场景:系统通讯录,拨打电话界面,来电显示界面.
5.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Service呢?如果使拥有Service的进程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 需要在后台运行程序就会使用Service.
- startForeground(int,Notification)方法来将service设置为前台状态,那么系统就认为是对用户可见的,并不会在内存不足时被killed.
- 如果service正在执行onCreate,onStartCommond或者onDestory,那么使用当前service的进程相当于前台进程可以避免被killed.
- 如果service被启动,那么进程的优先级在用户可见的进程和后台进程之间。
- 如果客户端已经bindService,那么拥有service的进程优先级最高.
6.Service和Thread的区别?
(1).Thread
- Thread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用来执行异步任务,耗时操作,Activity十分难对Thread进行控制,被销毁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