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老师讲论语6.18

6•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读去声,喜好的意思,“乐”朱子标注读“luò”,因为今古音意义相同,我们读“lè”就可以。这章是针对学习、一切的道德学问而言,“知之者”是知道了、了解了;“好之者”是对于学问道理有进一层的探究,喜欢,并且爱好;“乐之者”又进一层,已经身心愉悦,乐此不疲,乐在其中。比如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美食、忧愁、年岁渐老都似乎已经忘记,乐在学道之中。颜回“箪食瓢饮,在陋巷”可以“不改其乐”安贫乐道,孔子和颜子都是“乐之者”的境界。宋儒张敬夫,举例区别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知之者”就是如同知道粮食能吃,“好之者”是正在吃并且喜欢吃,“乐之者”吃的很高兴,并且吃饱了很舒服了。儒家以学习为毕生的本分、职责、使命,学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内圣外王的必由路径,所以不仅是求知、仅仅知道,那还像隔岸观火,只是看热闹,本身并没有变化;“好之者”已经窥见门径,找到门道,找见兴趣,开始喜欢、爱好;“乐之者”如同回到自己家中,安居乐业,人和学问道德化为一体,就像吃饭睡觉一般自然安乐。比如我们一起学《论语》,开始就是想明白每章每句是什么意思,到后面慢慢喜欢上读《论语》,会被某些章节感动、感化。最后,读《论语》会乐在其中,内心不断升华,其中的道理与自己的内心渐渐合而为一。慢慢的,《论语》就是自己,自己也就是《论语》。“知而不能好”,往往不是真知,或者知道的太浅,比如现在的应试教育,看似学了不少科目,其实只是课本,都是很浅显的知识,知识面又窄又浅,博士不博,硕士不硕,只是在某个专业的小领域知道些常识,而且学了也不喜好,也不志于此道,也做不到,仅仅是知道,只是应对考试,谋取证书,如果不给证书就不学了,拿上证书以后自然也就不学了。所以这是最低层次的学习态度,而且这样学毫无快乐可言。所以学习达到好学、乐学,古人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最大的快乐就是读书,“读书之乐乐何如?春满窗前草不除”,都顾不上去捡窗前杂草,“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时间都忘了。读书求学,因为是“为己之学”,“君子美其身”之学,所以不断提升自己,德学日新,当然才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本章呼应弟子章、贤贤易色章,...
    诗雨丶阅读 1,677评论 0 1
  • 6.15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这章是孔子感叹之辞,“谁能出不由户”,哪个人不知道从房间出来得从门...
    诗雨丶阅读 30评论 0 0
  • 《樊登讲论语》 “绝粮于陈蔡”这个典故。孔子游历于陈国、蔡国的时候,遇上战乱,跟着他一块儿游历的学生都饿得起不来身...
    读书笔记汇阅读 861评论 0 1
  • 5.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公冶长第五主要表述的是孔子评价弟...
    诗雨丶阅读 472评论 0 0
  •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
    诗雨丶阅读 3,4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