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炒好后,麦芽糖也熬成了,这时,妈妈可能用根筷子去挑一挑那糖水。麦芽糖冷却时,那糖丝能抽的老长老长,但滚热时,却不会拉的很长,只会形成一道水帘,并全部回落至锅中。
接下来,就是用麦芽糖来拌那炒好的米了。这时需要用到一个大盆,类似于洗衣服那样的大盆。我们家那时候用的那大盆是木质的,盆底应该有垫一层薄膜吧,不过盆洗干净了,或许不垫也没关系,这种太详细的细节,我现在记得也不是很清楚,就当有垫吧。
垫好后,把那炒好的米倒进来,差不多倒个半盆的量,随后再让谁舀来麦芽糖,接着便是一个人慢慢倒糖一个人快速拌米。如果想要好吃些,可以在米里面加入芝麻或是花生,这样既增加了营养,也增添了口感。
这米拌过来,那米拌过去,如此这般重复多次后,盆里所有的米与糖都已搅拌均匀。搅拌均匀后,用手尽量把带糖的米抹平整些,再把手上米粒儿拾掇干净了,然后找一块干净的厚实点的膜来,垫在这拌好的米粒儿上。垫好膜后,若还不放心的话,可以在上面再垫一层什么布。
如此这般垫好后,妈妈或爸爸或是其他的什么人便会打着赤脚踩进去,在那里面打着转儿地踩那糖米,直到把那糖米踩实踩平了为止。
这边厨房空地上在拌米时,那边与厨房相连的房间里已经准备好了一块干净的门板,那门板由三四条长凳架起或是几摞石块垫起在那里。
这边糖米踩平整后,拿掉上面的膜(和布),便招呼一下旁边的人,与他一起把盆抬到门板之上,然后翻转过来倒扣在门板上。
那盆倒扣住后,需要拍打几下,这样再把盆拿起时,才不至于还有糖米儿粘在盆上。不过这是针对盆底不垫任何东西的处理方式,如果盆底垫了膜,这样拍打的一步应该就可以省了。
盆拿开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整大块的糖米。这时妈妈拿起提前准备在旁边的刀,在这整块糖米的四周敲了敲,然后在糖米的某个边缘处固定住,握住刀柄,用力,一点一点地从这边切向另一边,尽可能切平整,依次把那一整大块的糖米切成七、八长条或九、十长条的样子。
长条切好后,便是把那些长条切成薄块。切成薄块后的糖米,便是我们所说的米酥了。妈妈在切米酥这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她在切那长条之前,会先在那长条上拍打几下,再开始切。她那切的动作迅速而干脆,很快就把那些长条糖米块变成一块块厚薄均匀的米酥块。
这边一人在切,那边一人在收,这边切得差不多时,那边收得自然也差不多了。那米酥收起来放哪呢?那边也早就准备好了一个带塑料膜的蛇皮袋子,这样的袋子不容易受潮,这米酥保管在这样的袋子里,自然也可以留到年后慢慢地吃。
一阵紧张忙碌后,家里的米酥就做好了。这米酥香脆,甜而不腻,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早已在旁边拿起那薄片儿塞进嘴里,脸上都洋溢起幸福的笑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