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100万次的猫》文本解读

创作背景:

这是著名的图画书作家佐野洋子的代表作,她的其他作品很多也是以猫为主角进行创作的,但是她说她其实自己并不喜欢猫。“大家都把我当作画猫人,其实我并不喜欢猫,之所以画猫仅仅是因为我画狗,我担心画不好,猫比较好画。”

谈到作品的创作灵感时,她说那时只有30多岁,有一天突然一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出现在脑海里,然后这个故事就基本成型,可以说这个故事的创作是一气呵成的。她表示,当时创作这本书,也反映了她当时本能的愿望:渴望去找到真爱,因为当时她刚结束第一段婚姻。

解读故事

有一只在人类世界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它死了100万次,也活了100万次。这100万次他都是以人类的宠物身份存在的,他做过国王的猫,水手的猫,马戏团的猫……他每一次生命的终结都伴随着主人的哀痛。相比之下,猫是毫不在乎,每一次生命对他而言,就像平淡无奇的一天,没有惊喜,没有悲伤,没有我!

后来,他成为了一只野猫,遇到了白猫,生了很多小猫,他喜欢白猫和小猫胜过自己。他拥有爱与平凡的一生,白猫死后,他哭了100万次,他就静静地呆在尸体旁边,再也没有醒来过。

在这个故事里,其实充满了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的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让哲理意义变得越来越深刻。

别人的猫—自己的猫

从来没有哭过—嚎啕大哭了100万次

讨厌别人,只喜欢自己—喜欢白猫,小猫胜过喜欢自己

总说死了1万次—再也不说

死了还能活过来—再也没有活过来

人的世界—猫的世界

追求自由—追求爱

它或许是国王的附属品,是水手、老太太、小女孩的陪伴者,是魔术师、小偷的工具,它的存在价值体现在别人需要它,甚至他每次的死亡都是所谓“主人”造成的,所以他讨厌这样的宠物生活,对人类的眼泪毫无感受。它根本不懂得活着和死了的意义,所以说,每一次死后,它又“活”了过来。为什么活过来?因为不甘心,因为始终希望为自己活一次。

终于这次他成了自己的猫,其他猫对它“死过一万次”的崇拜、追捧,白猫却视而不见。白猫的纯洁和优雅吸引他,他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存在价值。他有了家、有了爱、有了责任,它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在白猫死去以后,它终于嚎啕大哭了出来,也在真真正正地活过一次以后再也没有醒过来。

解读图画

好的图画书其实是有三个故事的,文字一个故事,画面一个故事,文字和画面组合起来又是一个故事。在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当中,所有在文字当中没有表达出来的故事,都在画面当中表达了出来。

这只虎斑猫,在过去的100万次当中,成为许多人的猫。在画面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的世界里,猫占的位置都是很少,证明在人类的世界当中,它只是人的附属,他没有自己,而且他从来没有跟任何一个主人有过眼神的对视,感情的交流。但他终于成为自己的时候,画面上的他,占据了大大的位置,慵懒的伸着懒腰,看,做自己是一件让他多么放松的事情!在母猫的围绕当中,他放肆的表情,显示它在自由中的快乐!

假如故事到这里为止,那这就是一个追求自由的故事,从一个宠物到成为自己,这就足够了吗?

佐野洋子告诉我们:不够。

纯洁,优雅,美丽的白猫出现了,改变了他对于生活的定义。原来爱是陪伴,是比喜欢自己还要喜欢你们。爱是拥有自己的一个家。白猫死的时候,他嚎啕大哭,哭了100万次,现在的他,是一只懂爱的虎斑猫了。结尾写道,猫再也没有活过来。但是,我们可以在封底看到他们两个相拥的背影,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不愿意活过来,只是他去另一个世界陪伴白猫呢?

教学方向

1、复述故事

三四年级的孩子,在统编语文教材当中,不断强调了复述故事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请孩子来复述这个故事。佐野洋子说,这本书更像写给成人看的一本图画书。那就让孩子讲给家人听吧。

2、片段仿写

如果认真观察,可以发现,猫在人类世界当中每一次发生的故事,他的段落都是相似的。

有一回猫是谁的猫。猫讨厌人类,人类是怎么样对待猫的。不久猫因为什么原因死了,人类很悲伤,把猫埋在了什么地方。

也许这一回是厨师的猫,是农民的猫,是小男孩的猫……

3、哲理思考

1、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找到自我,找到爱。

爱自己,爱家人,倾注了所有的精力与心血去追寻,这样才是值得敬畏的生命。

2、之前死了100万次也有它的意义。

对于它的主人来说,不是这样。猫的死亡,国王知道生命重要。漂泊的水手,度过了单调的海上生活;孤独的老婆婆,度过了安详的晚年…虎斑猫也给孤单寂寞的人,带来了一束光。

3、生命只有一次,因而弥足珍贵。

人的生命很脆弱,没有一次重来的机会,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生命弥足珍贵,只有善待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才能够让我们的生命散发出最美的光芒,在有限的生命里无限地去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去拥有更多的爱。

4、面对死亡

白猫的死去,虎斑猫的不愿意活过来。让我们感受到,成长就是一个在不断失去的一个过程,有很多东西我们会失去,也有很多人会离开,我们应该带着在这一段亲密关系当中的所得继续前行,去寻找更多生命的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