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青少年的世界里,没有碎片化学习这个概念。
孩子们被家长送进学校,不用操心吃穿用度,只管一门心思好好学习。在竞争激烈的班级氛围里,看一眼偶像剧,读几页青春小说,和同学聊会天这样的休息都会被视为不务正业。
尤其到了中考、高考这样的关键时期,很多孩子为了能考个好分数,去所好学校,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全天24小时都在学习。
02
但在成人世界里,一切都变了。
我们很难再有整块时间,不受干扰专心学习。时间被切割成碎片,手头在做的事情也变成碎片。
比如,你正在写一份报告,刚打开思路写得正畅快,一旁电话响起,通知开会,会上上司交代了更紧急的任务,你只好暂时停下写报告,这时又有客户来访。
再比如读书,坐在家里拿起书读几页,可能干扰就来了,孩子要跟你聊学校里的事,闺蜜给你发了微信语音,朋友圈又冒出了更新的小红点,随后你又想起了明天的工作备忘,书就被抛在一边了。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足以证明我们一直活在时间碎片里。
03
以前,我们听多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话,误以为学习是一件高雅的事,超然的事,应该心无旁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但实际上,真正这样做到的人,在古时候被称为书呆子,在今天则是研究学者。
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一定是立足于掌握整个学科的全貌,分析相关观点的溯源和流派,提出假设搭建模型,进行长时间的实验和论证。至于假设能不能成立,问题能不能解决,在数据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能确定。
你看,不计成败毫不功利地学习研究,那是学者做的事。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学者,只是普通人。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遇到碎片化的事情,解决碎片化的问题。
是的,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
04
在厨房做麻婆豆腐,你并没有时间去了解麻婆豆腐的发展历史,不同大师的手法差异,这道菜的营养构成,我们只需要知道先放葱姜蒜炝锅,还是先放郫县豆瓣,豆腐要不要焯水,勾芡加多少水。
同样,老板等着要一份PPT,就算你是新手,第一次做,也会知道如何找到版式优美的模板,如何把文字材料中的图表和数据替换添加进去,你哪里会有时间捧着一本《PPT教程》对老板说,等等我先学完这本书再说。
麻婆豆腐做出来,好不好吃,一尝就知道。PPT老板满不满意,第二天看老板的表情就明白了。
只要做了,做出来了,无论好坏,都能得到即时反馈,然后下一次行动时,就会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地解决旧问题,再遇到新问题.
通过长久的行动——反馈——调整,在无数次充满漏洞和缺陷的实践中,终有一天,你会做成最好吃的麻婆豆腐,也会成为老板和同事眼中的PPT高手。
05
所以,成人世界的碎片化学习就是做事,在面对新领域新问题时,凭借一点经验和临时学习,敢于出手,不断试错,一点点积累起这个领域的完整版图。
这个过程就像搭积木,每一块零散的积木都是你学到的知识,放在一起,构成了你赖以安身立命的宝贵经验。
离开做事,离开实践,任何知识都是没有用的,最多只能算是谈资或消遣。
这样说来,成年人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尤其是在今天,几乎少有人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或者一直工作在某个固定岗位,当变化发生时,不要太过于焦虑,觉得对新工作新岗位一无所知,从头做起充满了很大的压力。
有压力是好事,更好的做法是专注于遇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情,解决一个个前所未见的问题,尽快入门,开始搭积木。
积木会变,搭积木得到的经验,是属于自己的,谁也抢不走。
06
有一种常见的思维误区,新入职和新转岗的人,经常会希望公司能够提供相应的培训,好让自己能尽快上手。
且不说公司花钱雇你,购买的就是你的专业能力,公司没有提供培训的义务。
就算真提供了脱产培训,缺乏实操和即时反馈,你仍然不知道自己掌握到什么程度。学到和做到永远是两回事。
我认识一位老太太,不懂经济学,也没系统学过股票知识,有空时就自己买入卖出股票,在实战中摸索,一开始什么也不懂,赚钱全凭运气。
后来亏钱次数多了,心疼得不得了,终于一点一点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还总有年轻人前来向她请教。
既赚了钱又接触到了新朋友,老太太看起来像是年轻了好几岁。
假设一下,如果当初老太太决定先学《股票交易:从入门到精通》,估计到现在还没买过一支股票吧。
图片作者:Hans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