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同时买了三本关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与前两者属于启蒙阶段思想的理论基础不同,一百多年之后面试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则是经历了这一整个历史变革的作者的对于大革命研究,或者更确切的说,这不是一部(在作者序言中自己提到)历史纪录片,而是对整理历史发生,发展,结果的剖析与探讨。
另外,作者从更为细致及微观的角度,推演政策,社会,律法宗教改变对于个人本体的影响,行为的改变最终导致结果的差异,倒推方法论更让人能直观的看清并切中关键问题。
至于现实意义,在变革的社会中找寻共通特性的共同点,更重要的是从所有人都普遍的认同的观念中拾遗潜藏的异同点。
大革命的起点,路易十六年代并非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的社会状态,反而是相对繁荣向上发展的时代,所以,作者有以下的判断:
“繁荣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努力减轻民众负担,反而激起了人民的反叛”,“革命往往会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以上的论断的合理内核是:
繁荣的社会让人开始富足且不满足,精神和欲望的不满足,和贪腐的滋生,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了人们对于不公平的强大反弹, 形成强大的合力,“痛苦的确已经减轻,但是感觉却更加敏锐。封建制度在盛期并不比行将灭亡时更激起法国人心中的仇恨。路易十六最轻微的专横举动似乎都比路易十四的整个专制制度更难以忍受。”
没有的时候大家一起努力,大家都有的时候,分得一样的时候也都没有愿意,怕就怕在发展当中,贫富出现差距,不劳而获与劳而少获出现了背反,贫困者生活改善了,缺产生了强烈的不公平感,此处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
让我想到"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共同富裕时难有革命,一起贫困的时候鲜有革命,最危险的时候是从无到有,而又对已有进行削减或者剥夺的时候是最大的危机,而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