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小朋友还在住院,有一天去医院附近的咖啡厅加班。
咖啡厅很大,十几米外一群人围坐着,咖啡厅人很少,他们的谈话不由得听的很清楚。像是个做儿童夏令营业务的小公司在开例会,越听越难受,倒不是因为吵,而是其中一个中年男人和其它人说话的语气让人极度不适,油腻的让人恶心。不管说什么话题,总能归到自己的所谓经验里,然后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居高临下的滔滔不绝。
过了几天,开一个会,会上有几个不认识的所谓老专家参加。其中一个侃侃而谈十来分钟,好像什么都说了,但好像什么又都没说。不懂的人一定会觉得他是个大专家,但务实的人最讨厌这样的人,从来没有建设性意见,既不决策也不担责,更不改变。听起来面面俱到,用所谓的自己的经验来给些分析,到最后左也说说,右也说说,都是些车轱辘话,跟没说一样。
那之后,我不时思考,这些开口就让我们讨厌的中年人,他们身上有哪些特点,以及这些特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想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避免成为那样的人。想来想去,大概有这么几个特点:
啰嗦
对于开会这种共同讨论的场合,把握时间很重要,不要把啰嗦当成口才好。说话挑重点,一针见血才见水平。啰嗦的背后,一方面是能力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是心理的问题。
能力上,有的人很可能本身就无法抓住问题的重点,没有进行明确清晰的思考,只能用啰嗦来填补头脑的浅薄。好比学生考试时,面对不会答的大题,一般的办法就是把能想到的都写上,总能蒙上几分。
心理上,啰嗦应该是因为一个油腻的内心吧。不想得罪人,思考问题不实事求是,但求见风使舵,迎合上级。发表意见时,先啰里啰嗦说一通,大家不知道到底观点是什么,等领导意见清晰了,再想办法自圆其说。
好为人师
无意中居高临下的姿态,背后是一种好为人师的心态在作祟。我从来不认为经验就一定是好的,如果所有人都按照老一辈的经验去思考问题,那么世界还怎么往前发展?如果经验那么重要,为什么还要创新呢?
工作上会遇到一些应届毕业生,我也会心有感触,当他们问一些问题时,我在回答之后都会特意加一句:“仅供参考哦”。我深知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你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况且每个人的经验本身也难免存在偏见,虽然这不是你的初衷,可能你都察觉不到,但一定有的。
那些好为人师的人,在我看来,映射出的是一颗空虚的心,是缺乏肯定和成就感的表现。他们无法从不断突破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只能从这种面对年轻人时的自己给自己策封的老师中获取可怜的满足。从这个角度看,这种人内心是软弱、畏缩不前的。
贴标签
每当说到一个话题,或者提到某个人的时候,这种人就会立即给其贴上一个标签。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着实让人反感。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每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有不同。很多东西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博弈和交融的。每个人看到的和真实都会有偏差,所谓眼见未必为实,更不用说见识、思维的局限了。
爱贴标签的人,是一种典型线性思维的体现,对这个复杂的世界缺乏足够认识,缺乏自我学习和反省,逐步在自我建立的简单、虚假的世界里固步自封,越走越远。
说了这么多,那么要避免成为那样的人,我想最关键的就是保持一种少年的状态,一颗少年的心。也许我们年龄已近中年,但心态却可以时刻保持年轻。对新事物和不同观点保持开放和包容,积极拥抱变化。不断挑战自己,不贪恋过去,也不陶醉在虚幻的所谓经验里,勇敢向前。
最后,愿和我一样的“大叔”们,都能有一颗赤子之心,永远年轻,永远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