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开始,竟然读到了一本拿起了就放不下的书,这份兴奋的感觉犹如中了彩票一样。更像是久旱遇到的甘霖,或是在烈日下的一滴水。
这本书就是《变量4——大国的腾挪》,作者何帆用风趣幽默的语句,写出了泱泱大国上每一朵不甘于平凡的浪花,他们在翻腾着各自的精彩,或是被历史的浪潮打碎了一地,但有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境,他们都积极地活着。
你实在想像不到,一本谈论经济的书,居然让你看懂了围棋的精妙,用其当中一术语去点悟随波逐流的我们。
听说过腾挪吗?那是围棋的术语之一,指的是在己方处于不利局面时,先找到一个破局点,把你的优势押上去,形成一种反制的力量,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耐心地等待反转的机会。
就像是你在遇到问题时,你考虑的解决思路必须是按照全局去展开,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失去,更别想一步到位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是要做到这个决非易事,因为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死在思维的困局中,而不懂得让自己腾挪一下,找到新出路。
何帆,1971年生,著名经济学者,著名的经济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拥有20多年政策研究和市场咨询经验,游历50多个国家,每年阅读图书300余本。
他发愿要用30年的时间为中国经济立传,一年出一本书。他用双脚丈量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不管是新疆尉犁,宁夏西海固还是广东海陆丰,他还访谈了棉农、返乡青年、老年创业者、企业家和生产线上的工人等等。
从他们的种种经历帮你更好地发展生存策略——腾挪。
这本《大国的腾挪》是《变量》系列的第4本,当你看到的书名的时候,请别先急着把书放一边。
它有别于其他经济类的书,专业词汇多,而且枯燥,它更像是本带着镜头的游记,带着你穿越时间和空间,风趣幽默的文字会甚至会让你一开始读就舍不得放下,一个个的文字像是长着翅膀的精灵跃进了你的心间,让你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认知,跳出了思维框架,又滋养了心灵。
下面我用以下三点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何谓腾挪,它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走入困境的人如获新生。
1、一线城市不是唯一的选择,回乡也不代表绝望
小春是打工大军中的一员,她独自一个在一线城市打拼了17年。也许是大城市的钢筋水泥太过冰冷,让她对情感越来越淡漠。
她做过餐饮、超市销售员、做过物业助理,做外籍客户的生活翻译……
在20年的疫情来临时,她本应该安然度过,但老天好像觉得差点什么,于是她被检查出了癌症,被公司停薪留职。但在她出院后,工作被新员工取代了。
在过去的十年,从来都是工作在找她,她很少自己去找过工作,这样的结果让她彻底慌了神。她在招聘网上发求职书,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托朋友帮忙,疫情下的行业都在大缩水……
而身体的原因让她的择业受到很大的限制。
正当她焦虑不安时,刚好有个朋友需要个营业员,她没有问薪资就去了。
工作是很轻松,店面人员不多,底薪非常低,员工靠拿提成。但大环境不好,客户不多,现在又再加多小春,多一个人就代表其他人少拿钱,小春感受不到半点友好,精神压力非常大,压力过大,小春在这期间跑了几次医院。
这样的生活让小春对着自己热爱的城市产生了怀疑。在2020年之前,她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大城市,她觉得自己会一辈子老死在那里,她习惯了这座城市的人和事,习惯了大城市的喧嚣,习惯了本地人的高傲和冷漠,也许这个城市会把她最后一丝温情都拿走,但她也不想离开。
但是大病一场后,想着求医路上的艰辛,当下工作精神压力,让她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怀疑,还继续留下来吗?也许回家是不错的选择。
只是回家后她又要靠什么为生?但是如果不回家,人到中年,身体状况,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在大城市里呆了多年,还能习惯老家的生活吗?家人会不会理解自己?特别是自己一直单身,这样的自己会不会让他们觉得丢脸?
但是如果不回家,在这种环境长期下去,她的身体肯定吃不消。精神压力会导致生理上的病痛,这一招就能把一个人的意志击败,心也很变得脆弱,人会崩溃是早晚的事。想再离开就难了。
最重要的问题,回到农村,她拿什么来养活自己。这么些年,她早已变得四季不勤,五谷不分,不会种田,小镇上的工资更是比大城市低了一半。
面对活下去,还是工作要紧让小春陷入了两难。最后小春咬了咬牙,先让自己活下去。
小春是幸运的。家人虽然不理解她的决定,但是也没有过多的指责她的决定。
她回到老家后,搭上互联网的列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现在她是某写作班的导师,也是平台上的签约写手,一部手机,一本电脑笔记本,让她随时随地就可以办公,收入更是比她在大城市的收入更多……
变动是痛苦,人都有惰性,只要在一个环境中呆习惯了,基本上就不想动了。但这种变动的痛苦是短暂的。如果小春一直呆在大城市里,也许会遇到新的机会,但是结局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好。
至少她的精神上没有太多的压力,回到了家,让她非常的放松,亲人的关怀更是让她找到了依靠。
而且一个人只要掌握了读书写作这项技能,那便是永远都拿不走的。现在有非常多的行业已被机器取代,但写作却是永远无可替代的。因为写作是思维、学识、想像和经历的产物,人与人之间的思维不同,见识不同,写出来的东西也各不相同。
当一个环境让自己呆得越来越痛苦时,即便是调整了心态还是无济于事,不如试着腾挪,你会找到不一样的天空。
2、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你就是天下无敌
小学时学的坐井观天,让我们明白一个人要跳出井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才会知道世界有多大,于是很多青蛙都摔死在井缘边上。
是青蛙错了吗?你不是说人要腾挪才能活吗?那我不想总是呆在一个环境,跳出去看一下世界,为什么会摔死在现实里呢?
因为你没有保持自我,不断地升级自己的技能,让自己在这风云变幻的世界里处于不败的地位。
成为这个世界的刚需。
而浙江嘉兴桐乡的桐昆集团就做到了,他们花了40年只做一根丝。他们没有像其他集团,赚了钱就一窝蜂跑去投资时下最赚钱的行业,比如什么房地产,什么新能源等等。
这根丝叫条纶长丝,长度为千米,卷绕成一团。
这根丝有什么用呢?绦纶可以织成布,可以做成衣服、鞋子、也可以用来做窗帘、沙发套,还能做成缆绳、渔网、帐篷、电绝缘的材料、医药工业用布等等……
其它产品是代替不了涤纶,涤纶却能替代其他产品。因为涤纶可以改性,可以仿制。它做出来的仿皮、仿真丝、仿棉麻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像桐昆集团这种不站C位、不越位不抢跑的“隐形冠军”才是最适合未来的经济生态的物种。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适应当下的目标,不断地投资自己,为自己增加筹码。
就好比小春学写作。小春之所以选择写作这回事,最大的原因是写作是最低成本的投资,而且写作是可以超越时空和空间的,只要你写成了,这门技能一直都是你的,你的思维、你的精神都是不可复制的,最高超的AI机器也无法复制。
她在返家的日子,一直在写作上深耕,终于让她掌握了技能、写出了成绩。她没有被大流影响,只专注做好写作这件事,如果她三心二意,一边写作,一边弄短视频、一边弄直播……最后她肯定一事无成。因为看起来做了很多事,其实却没有做好。
所以挑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深耕下去,你就会成为天下无敌,无可替代。
3、体验了死,才明白生为何意
小春回到老家后,网购的快速让她很快就习惯了家里的生活。如果硬要找出一些不习惯的事情,那就是死亡好像离她很近。
这倒不是说她遇到危险。而是说她经常看到村里不断有老人出殡。每次路过那些办丧事的人家,她都会吓个半死。
不是因为出殡可怕,而是每一次遇上出殡,她都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进去,想像成是自己的父母的葬礼,因为她的父母已是70多岁,快80岁的老人。
她无法想像,如果真的是自己父母,她要如何让自己好好地面对亲人的离世,从容地面对死亡?
但有一个人,为了体验死亡的感觉,他竟然不顾世俗的眼光,为自己举办了一场生前的葬礼,体验了死亡的感觉。
路桂军是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这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广生死教育。他办生前葬礼,只为了跟临终病人有共鸣感。
他发觉很多因病去世的病人,生前所受的疼痛和痛苦都跟生理和心理有关,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去关心病人的身体和疼痛,也要去理解他内心的痛苦。
他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各式各样临终前的人,他们都有着特别的遗愿,有特别想见的人,特别想去的地方,特别想吃的东西,特别挂念的事情。
很多人都会在这一刻后悔,后悔没有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人好一点。
路桂军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由死望生,你才会发现,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在他死亡之前短暂的一刻完成的。
如果没有人死观,只有人生观,你做的所有事情,并没有考虑到为死的这一刻做装备,那到了生死关头,你很可能三观尽毁。想清楚死亡这件事,才能真正确立人生的终局意识。
就像腾挪,但这一次是思想上腾挪,让自己明白了死为何物,你才会更加珍惜目前的一切,找到生命的意义。
小春只有让自己的思维得到了腾挪,她才能让自己好好放下对死亡的恐惧,用坦然的心态告诉自己,正确地面对死亡,不要因为死亡让自己的思维陷入恐慌中。
读完《变量4》这本书,让我们深深懂得一个道理,树挪死,人挪活。不要让自己陷入思维的困局,不要以为前方无路就是你的终结,但只要你腾挪一下,你就会找到人生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