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火的回答不了2017,喜欢里面程序员那番话:「你花越多时间和一个人在一起,就掌握关于那个人越多的数据,如果某个时间段你放弃了,那么这些数据就只能变成你的回忆,你再也没法动用这些数据了,它们孤零零放在那里。」
去年很想写的一部热剧「W」,里面有个设定很有意思,当漫画里的女主不再成为女主,她在他的世界里,就开始慢慢消失了。
这是一种多么现实主义的设定。每个人的一生,不都是像银河2里的Ego那样在造自己的planet,遇见一些人,在我的世界里开始慢慢描绘出这些人的肖像,有的寥寥几笔,有的烙印不可磨灭,有的时不时擦了重画。但无论如何都是从「我」的视角去看待他人,和一个人花的时间越多,「我」这个星球上的痕迹就越重,反之,那些痕迹又开始慢慢消失,除了回忆你都找不到这个人存在的痕迹。
和另一个不同的个体相识相知,就像是宇宙间两颗不同的星体在自由运转时的交叉,必然也偶然。我们被彼此星球上的风景所吸引,忘记了那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相伴起舞,快乐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星球之间的碰撞是火花也是灾难。
ego星球无法独立运转,急不可耐地在茫茫宇宙间发出电波信号,寻找能帮助自己变完整的同伴。当频率对上时,两个星球间的交融感应,不断输入和输出各自的数据——建立起分属彼此的完全独立、无法共享的数据库。
只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全然不像计算机有统一的算法规则,每个人,每个星球都有一套自己的语言,迫不及待地想用自己的语言去统治其他星球。
于是对话常常变独白,相处的时间有多少是在独角戏。一面表演一面偷瞄底下的观众:他到底有没有在看我的表演?他喜欢吗?还是不喜欢?另一个人好像更懂我在说什么?他为什么总是记不住我说过的!
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太多数据的失真-放大-忽略,累积到有一天,对方的数据库向你发来「无法接收」的信号,你才意识到,噢,那一座星球原来已经离我这么远了。
只有一个问题我至今都不明白,如果数据只能成为回忆,又为何要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