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6年6月9日,20:45-22:15;1.5小时;
阅读书本:《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作者:丰子恺;中国青年出版社;P63-P123;
阅读目标:了解丰子恺先生的故事,学习其中对己有用的;
阅读方法:慢读
阅读感想:
今天阅读了《苦学经验》中的前九篇。时而感叹、时而大乐、时而神往;可用书中一句话来形容我的阅读状态:“时人不识予心乐”。
作者将自己的求学经历娓娓道来,一个立体感的丰子恺先生逐渐站于我的眼前,完全不同于以往只看他的画给我带来的恬淡、快乐感。一个有血有肉、勤奋好学的少年人活脱脱地在书中演绎着他的生平往事。
1、极其好学。
从他小学毕业去杭州求学的经历中可见到他最初的心意(极其好学)。“我到了杭州,看见各种学校林立,都比我的小学伟大得多;看见书坊和图书馆里书如山积,都比我所见过的高深得多。我的知识欲展开翅膀而欲翱翔了。”“我投考了三个学校,结果统被录取。中学校录取第八,师范学校录取第三,商业学校录取第一。我在投考的时候,但看学校的形式,觉得师范学校规模最大,似乎最能满足我的知识欲。我便进了师范学校。”
2、随心而动。
丰子恺先生谦虚地说他最终的择业都出于人生路上的一系列偶然,在我看来,这正和他的画给人的感觉一样,有一种恬淡洒脱的随心而动,他的人生路上所有的相遇(与李叔同、夏丏尊成为师生)、成就(成为漫画家),看似偶然,其实必然。“故我的入师范学校是偶然的,我的学画也是偶然的,我的达到现在的生涯也是偶然的。我倘不入师范,不致遇见李叔同先生,不致学画;也不致遇见夏丏尊先生,不致学文”。“我的一生都是偶然的,偶然入师范学校,偶然欢喜绘画音乐,偶然读书,偶然译著。”
3、极其勤奋。
我看到的所有传记中,但凡事有所成者,无一不是极其勤奋的,当然丰子恺先生亦不例外。“我们要获得一种知识,可以先定一个范围,立一个预算,每日学习若干,则若干日可以学毕,然后每日切实地实行,非大故不准间断,如同吃饭一样。”作者介绍语言学习,务必从“单语(即单词)、文法(即语法)、会话(即口语)三种要素 ”学起,他的方法很简单“都非行机械的方法而用笨功不可”,所需者唯有“坚持”。努力异常!为了练习口语而“熟读”,“……故每课共读二十二遍,即生书读十遍,第二天温五遍,第三天又温五遍,第四天再温二遍……分四天温习,屡次反复,容易读熟。”他还介绍了他学习知识学科的书的方法:把握系统。“准备了notebook(即笔记本)和笔,埋头在案上阅读。读到纲领的地方,就在notebook上列表,读到重要的地方,就在notebook上摘要……读完之后,我便抛开书籍,把notebook上的一览表温习数次……十年以来,积了许多的notebook,经过了几次迁居损失之后,现在的废书架上还留剩着半尺多高的一堆notebook呢。”
4、学痴精神。
作者学习写生,以至看见母亲,也将母亲的脸孔当作石膏头像看……在摆渡中看到渡客亦不由自主地在心中衡量起眼睛与脸的比例,甚而掏出铅笔来对着渡客作量……还将卖花生米的江北人当作石膏像来研究,以至痴到走近端详他的脸而被误会要买花生米“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要吃花生米”。
另有三个感想是虽非关作者本人,却又于我特别有感触者:
1、民国时期教育理念的先进,从自修室、寝室人员的分配即可见一斑:
“其自修室的分配,不照班次,乃由舍监先生的旨意而混合编排,故每一室二十四人中,自预科至四年级的各班学生都含有。这是根据了联络感情,切磋学问等教育方针而施行的办法”“自修室每间容二十四人,寝室每间只容十八人,而人的分配上顺序相同。这结果,犹如甲乙丙丁的天干与子丑寅卯的地支的配合,逐渐相差,同自修室的人不一定同寝室。”
2、日本人学习的勤奋与执著,且是无数人都能达到这样的状态,令我明白,铁棒磨针,日本的崛起背后绝非偶然。靠的是全民教育、全民学习:
“整天的工夫或半天的工夫,一双眼睛注视在书籍上面,没有倦容。他们这种勤学苦干的精神,令人觉得明治维新到今日不过几十年,把一个国家弄到这种田地,并非偶然。”文中还举了一例,一个医科老学生(中年人),五音不全还学小提琴,艰难异常,但他勤奋异常终究用笨鸟先飞的精神练成小提琴,而且这种案例在日本当时绝非个例,比比皆是。
3、李叔同的认真与多才多艺,令我心驰神往。
因笔记的时间关系,此处不再摘录详情,以后有机会再看有关李叔同介绍的书籍。
【我在参加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年阅读年挑战计划,本年度我要阅读书籍70-100本,请大家监督。每周没有完成的,发微信红包150元,一年没有达标70本的,再发微信红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