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人生就是徘徊在痛苦和无聊之间。这样观点未免太过悲观。我现在空闲时间只剩下刷抖音和看书,抖音不想刷了,书也看到不想看了,因为我很多时候读书是因为心中有疑问要去书中寻求答案,当那种不安的情绪被书中的回答安慰之后,便又回到之前的状态,好像无欲无求似的。当我没有问题的时候去看书,看着看着就会冒出一个问题:我有必要看吗?慢慢地又产生了无聊的感觉。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我就会焦虑,觉得自己是不是又陷入了单身恐惧里,觉得非得出现一个人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又去应用商店下载了两个社交软件,发了两条动态,打了几个招呼都无人回应,想一下感觉效率太低了,刷着里面的动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毫无所获的体验让我感到浪费时间的焦虑,况且找对象这种事急不来,而且我只是因为无聊才引发了一系列的行为,而不是因为真的想谈恋爱。在网上冲浪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网络社交所获得的愉悦感其实极少,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一两个能聊得来的人,这种低效率、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方式我已经厌倦。于是我又卸载了。而且恋爱有太多不确定性,对于我这种一心不能二用的人,如果感情不顺的话,我可能会做不好其他的任何事,只会整天为感情这件事烦闷,所以不想轻易涉足。
可能我对快乐的需求太大,我忍受不了长时间的无聊,我总希望人每一天每一时刻都是快乐的,否则就是处在不好的状态里。在潜意识我认为如果此刻不快乐,那就是错误的。《幸福的方法》里讲到,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比如有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学习上一些枯燥的记忆,工作上一些繁琐的任务,但是只要我们做好了它,它就不会影响我们总体上的快乐和幸福。
过去我对快乐的方法一无所知,只知道进食时可以产生愉悦感,刷抖音等短视频也可以获得巨大的快感,但是这种快乐是浅显且短暂的,比如我在之前抑郁状态的时候,刷抖音也可以让我好受一点,但那种不快乐的总体感觉还是没有改变。没有理论指导下我走过很多寻求快乐的弯路,一整天地玩手机、不停地逛淘宝购物……
直到有天我在微信读书里看到《幸福的方法》这本书,我觉得这本就是我一直想找的答案。过去我不愿意做任何需要“力气”获得快乐的事情,一方面认为自己做不到,处于“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另一方面决定没必要,觉得生活简简单单的挺好,不必搞那么多。但是我错了,原来很多快乐是需要自己努力争取的,过去我一直在表面的快乐里打转,找不到出路,觉得生活都失去了意义,掉进了“虚无主义”的陷阱里。才发现原来生活就像一张白纸,如果你不去创造,不去画点什么或者胡乱画点什么,那么它就是一张白纸或者杂乱无章,单调、混乱,缺乏美感。生活也像一个舞台,如果只是站在上面呆住不动,那演出也不会精彩到哪里去,过去我也有试过按照别人安排的剧本摆动身体,但心里却不敢做主角,始终觉得生活的主角不会是自己,又或者直接做了台下只会鼓掌的观众,更甚者,闭上了眼睛,捂住了耳朵,仿佛就可以避免自己因为嫉妒别人所产生的痛苦。怎么有人连获得快乐都不会,多么可悲啊。
读到这本书真是相见恨晚,但是如果没有之前寻求快乐的失败的体验,我就不会想读这本书,更不会理解这本书的内容。过去发生的一切已经无法挽回,我们能做的就是从里面获取经验,这也是过去最大的价值所在。
希望自己可以找到更多可以获得快乐的途径,并努力地实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