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户模型?
用户模型(Persona)也称为「人物角色」、「用户角色」,是由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在80年代初期提出:用户模型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它是同理心并内化用户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法使Cooper在创建软件时可以将用户置于设计过程的优先和中心位置。后来当他开始咨询时,他需要一种方法来帮助客户从他的角度看待世界,而这直接得益于一组目标用户。从那时起,用户模型的建立过程及其现在的使用方法发生了演变。
这句话传递2个关键信息:
1.用户模型不是产品的真实用户,而是代表不同类型用户的虚构人物角色。
2.用户模型是基于大量的前期数据调研,再经过定量定性分析的得出的结论
二、为什么需要用户模型?
客户需求多样:产品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建立针对特定需求的目标用户模型。
避免设计工作者的主观臆测,将个人判断当做普遍需求。
和用户共情:用户模型的建立的前提的基于用户研究获取的信息,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团队对用户的理解和同理心。
更好地帮助产品决策:通过共语、共鸣和聚焦,从而让用户/干系人的目标和需要成为产创设计活动的中心,为产品设计做有效准备,协助我们进行判断决策;
减低沟通成本:用户模型可以确保每个人对用户的理解是一致的并且它可以做为客户旅程及场景的切入点。
三、如何创建用户模型?
这里介绍的是基于用户研究创建的用户模型,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1.深入用户研究
采用用户调查问卷、面对面用户访谈、现场观察和研究,或基于数据的用户分析等方式,收集用户的定性和定量数据,充分理解他们的特征、目标、痛点和期待等信息,以及相似产品使用习惯、偏好等。
2.划分用户群体
整理数据资料,对需要研究和建立用户模型的对象进行角色划分,定义出不同的用户或干系人群体。划分用户群体的方法,根据产品的特性不同。有可能根据研究中了解的信息,需要对用户/干系人分析环节时的用户分类进行再拆分或合并。
对于2B的产品,通常针对不同岗位、角色分别建立模型;对于2C的产品,通常根据潜在用户的个体特征不同分为不同的用户类别,针对每一类用户分别建立用户模型。
3.建立用户模型在完成用户群体划分后,及时开始为角色建立用户模型。
① [首先要给目标用户群建立一个形象,采用照片或漫画。该形象要尽可能贴近所有人心目中对这一类人的直观印象。例如程序员用户,选择一个穿格子衬衣年轻码农的典型形象。
② 然后选择某种工具,对研究中获知的信息进行提炼总结。并将所有人理解的信息分享出来,建立一个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并达成共识的模型。
以用户画像工具为例:对于2B产品:模型的内容更关注用户职务、职责、工作目标、完成其工作遇到的痛点和利益相关性。对于2C产品:模型的内容更关注年龄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个人目标、相似产品使用习惯偏好、使用痛点、购买力等方面的情况。
4.验证和完善用户模型当建模完成后,将不同用户群的用户模型排列出来,共同审视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检查完整性,从而不断验证和完善用户模型。如果建模中发现一些缺失但重要的信息,需要进一步开展补充研究,然后完善用户模型。
这期视频就讲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