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
{求真}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的权力,则在阴阳之交,就是所谓的中气。胃主接受和盛纳水谷,脾主消化研磨,中气旺,则胃气下降且善受纳水谷,脾气上升且研磨良好,水和食物腐熟,精气产生,所以不生病。脾气上升则肾肝气也跟着上升,所以水木不郁积,胃气下降则心肺气也跟着下降,金火不停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正常人下面温暖而上面清凉,这是因为中气的运转良好。
【原文】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奼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医书不解,滋阴泄火,伐削中气,故病不皆死,而药不一生。盖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
{求真}中气衰败则升降阻塞不通,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是惊慌胆怯而不安宁,精病则是遗泄而不秘藏,血病则凝瘀而不流畅,气病则痞塞郁结而不疏导。四维的病,全部起因于中气。中气,既济水火的枢纽,升降金气木气的枢要,道家叫黄婆,朱砂水银的化学反应,没有媒介不行,道理精密呀。后世的医书不理解,滋补阴气泄掉火,杀伐削减中气,所以病了不一定死,但服药后几乎无一能活。足太阴脾以湿土司令(太阴之气),足阳明胃顺从燥金化气为燥,(脾土是主气,而胃土是从气)所以足阳明的燥不能匹敌足太阴的湿,至于病,则是胃阳衰败而脾阴旺盛,十人之中,脾湿者十之八九而不止。
【原文】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求真}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健运,升降相反,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的衰老病死,没有不是因为这个的。所以医家用药,首先要保护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的方法,没有比这个更妙的了。
【原文】黄芽汤
人参三钱甘草二钱,炙茯苓二钱干姜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其有心火上炎,慌悸烦乱,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则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则加桂枝、丹皮以疏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四维之病,另有专方,此四维之根本也。
{求真}黄芽汤
人参11克甘草(炙)7克茯苓7克干姜7克
煎大半杯,温服。
中气的治疗,崇阳补火,适宜用人参、干姜,固土泻水,适宜用甘草、茯苓。如果有心火上炎,慌悸烦乱,就加黄连、白芍以清心火。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则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流畅,则加桂枝、丹皮以疏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四维的病,另有专门的方子,这里说的是四维治疗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