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互联网,有了Email,有了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不管是推特 、Facebook QQ,微信,钉钉。
有没有感觉我们似乎都是被网络这个无形的大手,牵扯着我们所有的精力。
就好比在周六周日的时候,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你被谁控制?
被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百家号,微博, QQ,微信,数不清的微信群。
创工场的大咖曾经说过,他经常在凌晨三四点去回复他人的Email。
最后导致他得了癌症。
再看一看链家的左辉,为了进行深度思考,经常深更半夜还在不停的思考,在进行某一些问题的追踪。
不过也导致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刘伯特一针见血的指出,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
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在处理浮浅事物上,而这些工作产生的价值非常有限。
还会永久的损伤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深度工作这本书买的有一年多时间,不过都没有怎么看。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每天早上7:00起床,吃过一餐丰盛的早餐后,然后在实验办公室度过两个小时,不被人打扰的写作时间。
19 22年后,他购买了一处地产,远离闹市区,他拟定了一个目标,想要改变我们对潜意识的认识,而这个目标是需要深入缜密的思考。
很显然在闹市区是没有办法的,做到这一点。
深度工作的定义: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这种努力创造的新价值,提升技能,是难以复制的。
我们常常被大数据、云端、人工智能所困扰。我们常常担心,我们会被大数据库所吞噬。
我们不知道未来,普通人的工作是不是全部会替代?
所以,我们只能随波逐流,看见别人在抖音上带货赚钱,我们就跟着做。
看见别人拍短视频赚钱,我们就跟着做。
看见别人说写作能在30天内变现,我们也跟着做。
看见别人在拼多多上卖货,我们也跟着做。
,看见很多广告上说只用很短的,几十天时间就可以迅速的突破,声音变现。我们也盲目的跟着做。
当然,如果是做不到,赚不到钱,我们又会不停的,东边的土地上刨个坑,再到西边的土地上,挖一个井,再去北边的土地上,挖一个矿。
当然不停的这样做,就只能得到一个结果,永远就没有结果。
然后就说了,你看我已经努力了,都没有结果,那只有一个办法躺平吧!
我们再看一看,美国剧作家导演伍迪艾伦在1969年至2013年44年当中,他编写并导演了44部电影,其中23项奥斯卡提名,这个比例已经高的惊人了。
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他竟然没有用电脑,而是用了一台手动打字机上完成。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他在创作哈利波特时,也远离社交媒体。尽管恰逢科技迅猛发展。
有意思的事,微软的比尔盖茨,1995年的一次思考周,他写下了著名的互联网浪潮备忘录。
被称为网络朋克作家的里尔 Stevenson参与了创作流行网络时代概念。
但是很诡异的是,他的个人网站上,没有提供电子邮箱地址,他还写了出一篇文章。
“如果我如此安排生活能够得到很长的连续的不受人打扰的时间,我就能写小说!”
目前很多人是重度网瘾者。我们现在的注意力已经是一个婴幼儿的注意力了,一个婴幼儿的注意力,只有4秒钟到5秒钟之间。
我们对于满足,对于赚钱已经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
在当下注意力严重支离破碎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的。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此类工作不会创造太多的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
这也是为什么机器,可以替代人类的工作的原因之一。
之前就有老师讲,如果要写文章,我们必须要关闭网络。
如果想认真的读一小章节的内容,也必须要断掉网络。
在进入心流的状态中,去阅读一段文字。
去感触,触动到了我们那一点。
今天我仅仅只是读了深度工作的前言的部分,已经深深的触动到我了。
下面重新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