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二三,木头人!”
木工作坊外面的大院子里,工匠的孩子们在暖阳底下玩游戏,当这句口令喊完后,正跑跑跳跳的孩子们就以各种各样奇怪的姿势保持一动不动,活像一个个笑脸红扑扑的小木头人,连眼睛都不能眨一眨,闭嘴使劲憋着笑,谁动谁就输了,更不能露出大门牙。
当一个单脚独立的孩子,实在支撑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下的时候,所有的孩子们都开始哈哈大笑,拍手跺脚,笑够了,新的一轮木头人游戏开始。
在孩子们的欢笑中有一截子木头苏醒了,木头用尽全力挣了挣,翻了个身,导致废木料堆发出了很大的响声,“轰”的一声响后,旧木头堆塌了,碎木料滚的到处都是。
一个机灵的小学徒很有眼色,不用师父吩咐就赶快跑来收拾,重新归整这堆木头。他发现有一截木头正往院子滚去,抓住了,拿起来时感觉很重,非常压手。
“咦?这是一块好木头啊!咋混到旧木料堆里去了呢?”小学徒用力抱着这截木头自言自语,对着木头仔细端详,想象该如何处理这块好料。
“虎子,咋这么慢呢?赶紧收拾好,过来把这边清一清。”一个师傅见小学徒抱着一截木头在阳光下发愣,忍不住就给他派活。
“好嘞!”小学徒虎子立刻答应一声,把手中的木头拖到院子的一角,利索地把旧木头堆收拾好又去干活了。
一上午过去了,虎子还掂忘记着躺在院子角落的那截木头。
午饭时,他顾不上吃饭,把木头拖到了老师父跟前问:“师祖,这根旧木头堆里的废木料能不能给我练手?”
木匠房里杂木废料多,一般师傅都是随用随取,小学徒知道规矩不乱动,老木匠一脸欣慰,咽下嘴里的白米饭和梅菜扣肉,抬眼看着眼前这个精瘦的小徒孙,挥挥筷子告诉他拿去用吧!
虎子连蹦带跳地把木头拖到了自己的工具箱边上,擦擦汗,去吃自己的杂粮饭和青菜豆腐。
从这一天起,小木匠学徒虎子对这一截木头起了心思。
他收工后开始打磨,去掉腐朽的残皮,发现木料并不均匀,中间粗两头细,“这木头是咋长的呢?”虎子喃喃自语,“树不都是上下差不多粗细吗?”
“嘿嘿,虎子,你也可以开始雕刻了吗?”听到声音,虎子一回头,发现三个师兄正围在后面打量他。
“师祖同意我拿废木头练手了,只能收工后自己慢慢练。”虎子小心翼翼地回答,他可没有胆子招惹三个师兄,他们都快出徒了,个个有天赋,以后都能独当一面。
看着胆小瘦弱的虎子,三个师兄也没了逗弄的心思,帮着一起思量木头来,大家一起敲木料听声,抬起来估重,估摸尺寸,刻刀试料,议论纷纷。
“这木头不足三尺,截取中间雕一个小佛像?”
“这是硬木不好雕啊,雕出来可费老功夫了,而且截断了有些浪费。”
“硬木头本来就不是用来雕佛像的,硬木头适合做榨头去榨油,可以用个几十年哪!”
“你见过不足三尺的榨头?太短了,工人使不上力。”
“锯开用吧,就这一小截细木料,不够粗,出不了多少板材,好像也干不了啥,啧啧啧……”
“小虎子,你想咋干就咋干吧,左右就是这么一块木头,咱们去吃饭喽!”
小虎子看着师兄们离去的背影,听见院子里孩子们笑声阵阵,决定雕刻一个木头人,就像院子里玩闹扑腾的快乐孩子,丑的俊的都有人心疼,个个傻不愣登却开心不已。
去年初小虎子父母去北边服兵役,当年秋天他就被伯父伯娘从私塾停了学,送到这间木匠工坊里拜师学艺自己养活自己。
伯父伯娘自己亲生孩子一大窝,一点渣渣的心疼都分不到七岁的他,爷爷早走了,这个奶奶从前也不看重他,觉得他长得瘦小干巴没啥指望,爹娘不带他走是因为家乡气候温和,北地苦寒怕他受不住,去了活不成。
伯父和奶奶为啥没让他饿死或病死,是因为爹妈去投奔外祖一家镇边时在宗族里立了协议文书,上官府里盖印备了副本:如果小虎子未成年而死,虎子名下的二十五亩田里五亩捐庙里,其余资产捐边境军队,只房屋归宗族;小虎子活着二十岁以前的田租分成四份,一成归宗族,奶奶、庙里和小虎自己各得三成;小虎二十以后,三亩田归大伯,三亩田归宗族,五亩田归庙里,答谢养育守护之恩,其余十四亩归小虎自己,三成地租小虎子用不完的攒起来以后成亲用。
因为这份文书,各方都不希望小虎子死。小虎子活着各方都有好处,尤其是庙里,稳赚不赔。所以小虎子能在庙后的工坊里安身立命,学习木匠雕刻,是多股势力交织的结果。宗族里怕小虎子念书念死了,书生体弱啊,到最后捞不着啥实惠,大伯更是怕把养育责任都扛到自己头上,万一养不活全玩完,小虎子放在木工房里当小学徒,多动手动脚锻炼身体,活着养到二十岁,大伯和宗族还能各得三亩田。
奶奶更不希望小虎子死,死了二十五亩田的三成地租就上了天,所以这一年来经常给小虎子送鸡汤、骨头汤补身子。早知道这个孙子是她以后十几年养命的根本,她当初就不难为磋磨怀孕的小媳妇了,导致生了这么一个弱唧唧的早产儿。唉!后悔没有啥用啊,还是把这个孩子养住吧!不咋信佛的奶奶开始天天一早一晚给菩萨上香,明面是说求菩萨保佑全家平安,暗地里实则是恳求小虎子千万别早死了,小虎子死了全家连根毛都捞不着。
“混球小儿子你一直老实听话,木头木脑死脑筋,该服兵役就自己去呗,非要死犟地带媳妇一起走,说啥投奔她娘家,要不是看上她娘家有这二十五亩嫁妆田,谁家愿意要一个只会射箭打猎的媳妇?一点女人样都没有……”
小虎子奶奶赵念弟念念叨叨地挎着竹篮爬上半坡山,看见自己的傻孙子虎子坐在夕阳里抱着一根木头发呆,揉揉腰,心头火起:这个瘦猴子为啥就不能像大儿子家的孙子们一样个个粗粗壮壮呢?
全然忘了大媳妇就是一个母老虎,有娘家撑腰,吃穿稍不如意就吵她,小儿媳妇听话孝顺好拿捏,她就往死了提要求,小儿媳妇怀孕了大着肚子还得上山给她去打野味“治头晕”,回来还不让小媳妇多吃,说要卖了攒钱给孙儿用。
“赵婆婆又送养生汤来了?”工坊的大嗓门厨娘促狭地喊了一嗓子,撩起围裙擦擦手,招呼小徒弟们开饭,那边工匠师傅们一桌已经摆好了。
赵念弟可不想让自己辛辛苦苦炖的汤让无关的人喝了,挤出一个笑脸对厨娘说:“家里炖了一点点药食汤,给孙子补补,放了药材的,只适合小虎子,米饭你盛一小碗就行,今儿可给你们省了菜呢。”
胖厨娘一听,这话可不对味,要传出来她省下菜来不给小虎子吃,庙祝可能就不雇她做活了。她赶紧盛上一大碗白米饭,又装了满满一大碟菜,放了两幅筷子和汤匙用木托盘托着放在小方桌上,招呼虎子吃饭:“小虎子,快来吃饭啦,今晚你奶奶还带了一罐汤,你饭菜不够可以进厨房自己添哈!”
见祖孙俩开始吃饭,厨娘心里暗想:以后要不我就给虎子的饭菜偷偷提一提档?万一这孩子太瘦没养住他们说我没给吃好,我的活路不就没有了吗?好处别人都得了,就我背锅可不行!
“对!就这么办!”胖厨娘禁不住用力握了握拳,对自己夸道,“得亏我聪明,吃得好就是有用。”
十个厨子九个贼,这么大个厨房,找一口好吃有营养的给孩子,真不是啥难事。
阴差阳错,从打算雕刻木头人这一天起,小虎子的伙食悄悄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