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罗胖在《罗辑思维》里讲的是“协作系统”,对我启发很大。
他讲,我们在谈论人类社会的变化的时候,经常会倾向于强调那些和人类无关的因素,比如技术的作用,资源的作用和地理环境的作用等等。
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任何人类社会变化的达成,本质上都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变化。
如果缺了这个看问题的角度,我们做事的时候就会显得很幼稚。
做任何和人相关的事,本质上都是建立一个协作系统。
让更多的人介入其中,卷入更多方面的价值,有时看起来和这事无关,往往反而是成事的关键。
让更多的人介入其中,让每个人都成为这件事情的相关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打酱油的路人甲,这不正是每个项目运营成败的关键么。
举个不太好的例子。
我们看影视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情节,黑帮老大为了让一个新人值得信任,会让他亲手杀死一个人,当新人扣动手枪扳机的那一瞬间,他的心理会完成一次飞跃,从此他会彻底为黑帮卖命,永远会冲在前面,不是为了别的,因为他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可以置身事外了。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值得参考。
举个普遍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职场文章,教育新入职者应该用老板的思维来做事,而不能以打工者的心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可反过来想,能够以老板思维来做事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的心态就是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钱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不做,老板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绝对不做分外之事。
那么做老板的应该怎么做呢?
那就是让手下的人介入进来,给他们更多参与的机会,更多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里说的参与,不是指简单的传达命令执行这种,而是让他们贡献智慧和脑力。
比如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开会的时候让他们多发言,适当听取属下的声音,让他们有更多施展的空间,当他们哪怕投入了一点点价值贡献之后,内在自我实现的驱动力也会促使他们在接下来执行决策的过程里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就是传说中的走心,而不是像许多公司里的员工一样工作懈怠、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能不干的事情尽量不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是物质激励之外的一种激励方法,俗称叫做让他们上贼船。
恰好最近在读一本书叫做《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里面提到了运营的最高境界其实是作为艺术而存在的运营,每个运营团队的成员,都需要参与感、存在感和价值感,而管理者的工作不是让大家去工作,而是创造环境,让大家可以顺利开展工作。
一个好的协作系统,会让事情做得简单;而一个不好的协作系统,即使目标看似简单,流程看似清晰,当协作的齿轮转动起来,你会发现整个机器难以运转,目标也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所以各位老板们,为了更快更好的到达你的目的地,让你的手下都上船。
Ps:知识很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你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