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有阳的一面,就一定有阴的一面。就像有太阳的地方,一定会有影子。有得到的部分,就有失去的部分。万物之间的能量交换,就是靠阴阳的交替互动来完成的。
所以,当你看到事情的表面时,一定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是你看不见的。无论你看到的是阳的一面,还是阴的一面,只要看到其中的一面,就要赶紧想到其中的另一面,两者合在一起,才能客观看清这个世界的真实状态。
比如你在网上买东西,首先,你会通过搜索关键词,找到你想要的产品,如果把这种行为看成是「阳」,对应的「阴」就是你的对手盘,也就是卖货的商家,他们会提前在商品标题、详情页里预埋大量的关键词,来获取低价的「搜索流量」。
其次,作为消费者的你会看到大量的商品,排名靠前、封面醒目、标题能戳你中你痛点的商品,你就会产生点击行为,这就是「阳」。对应的「阴」,就是排名靠前是靠关键词的权重和投流达成的,醒目的封面、标题戳中痛点,背后是商家对人性的了解。
最后,你打开详情页,里面的介绍、标杆案例、信任状、产品卖点、商家承诺等内容,逐步消除了你心中的疑虑,再加上满减增等活动,这是「阳」。对应的「阴」是你的行为早是商家根据人性早已设计好的,目的就是营造出「痛点足够痛、购买占便宜」的感觉,让你坐着滑滑梯,滑到收银机。
你看,商家表面上都是对消费者好的「利他」,实际上是借着利他的名义「利己」,双方各取所需,促成交易。任何交易之所以能够促成,核心玩儿的就是商家通过精心设计所达成的「互惠交易」,这就是「局」。
买的没有卖的精,普通人为什么很难赚到钱?是因为普通人只看到了商家想让消费者看到的「阳」的一面,给消费者营造出万事万物都以「消费者自我感受为中心的运转错觉」。时间长了,一个人只会这种思考方式,看不到「阴」的一面,于是就成了绿油油的韭菜。
即便切换到日常的工作中,角色发生了转换,可凡事以自己为中心的思考方式没变,自己必须在跟消费者的博弈中占尽便宜,于是跟消费者之间稳固的买卖关系就无法达成,项目失败。
用「阳」的思维来替代「阴」去解决问题,阴阳无法平衡,就会以失败告终。同样的,如果全是阴,没有阳,也不行。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看事物一定要多元化,只从一个角度看,一定出问题。要持续不断地广开言路,看清阴阳全貌,通过阶段性的合理调整,实现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