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土耳其,好友告诉我说,出去一定不要搭讪吉普赛人,无论是兜售什么物品,还是为你服务,都不要搭理……出去的路上,见到的各色吉普赛人,我都是尽量的避开,心里还有一种忐忑。一天,坐在车上,好友介绍说,这是吉普赛村,眼前低矮破旧的房屋和几个玩耍的小孩,让我感到这里的困苦和惨淡,和土耳其花草果树满街,高楼林立太相形见绌!
一个民族,成为社会的主体,在历史长河中要经历怎样的流血奋斗……
吉普赛人自称rom人,传统的社会关系以血缘为纽带,长期保持部落组织。部落由类似氏族组织的克里斯组成,有立法、司法、仲裁、祭祀等职能,由酋长掌握司法大权。酋长之上有大酋长,负责同所在国政府联系。吉普赛人有其固有的婚丧习俗,禁忌甚多。一般禁止与外族通婚。妇女多从事占卜和巫术,能歌善舞。男子职业多为铁匠、贩马人、乐手等 。有一部分人后来定居务农。据统计,定居者已占总数的3/4。定居后大多受当地文化影响,社会、经济、语言均已发生变化,通用所在国语言,有的甚至已与异族通婚。尚在流浪的吉普赛人虽然力图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但也在发生变化,如有的已用汽车代替大篷车。14世纪,吉普赛人自流浪以来,备受歧视和压迫,处于社会底层 。从15世纪后半叶起,有关国家开始对他们采取限制措施,迫害他们的法令和条例层出不穷,仅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就有68条之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吉普赛人约有1/10死于纳粹集中营。从20世纪60年代起,吉普赛人的组织相继出现,影响较大的是1965年成立的罗姆人国际委员会和芬兰的罗姆人文化中心。吉普赛人通过这些组织开展斗争,迫使所在国政府承认其政治经济权利,生活状况逐渐有所改善。
但无论怎样,眼前我所看到的,还是处于底层的生活………
小时候看过印度影片《大篷车》情节曲折,构思巧妙,引人入胜。在影片中第一次看到了那些带有野性的吉卜赛人,乘着被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大蓬车,车上挤满了浓妆艳抹的漂亮女郎,像个移动的大舞台,欢歌笑语,天地间被他们煽惑得火热非凡,他们活得那叫一个畅快。
然而眼前的吉普赛人的生活是艰难困苦的。跳舞,对于吉卜赛人来说,几乎是他们的全部。吉卜赛人没有土地耕作,不养牲畜,更谈不上什么工业化。而舞蹈对于吉卜赛人的意义,并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也是她们的天性,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论忧伤,还是欢快,她们都喜用跳舞的方式表达。舞蹈,是吉卜赛人最大的特征。而这种挣钱方式完全没有固定模式,也就是并没有稳定的收入。
吉卜赛人的文化模式继承了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顽固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他们有着很强的民族性格,他们拒绝其它文化的侵入,为的是保住一些因为流浪而产生的浪漫和个性的特质。他们用流浪抒写着自已的历史,从出生到死亡,在生存的状况中,经常遭受着唾骂或冷眼,过着不被人理解的日子。不论他们的音乐还是舞蹈,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个性张扬的狂野,由此抒写着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只属于吉卜赛民族——一种阳光下坚韧与带有傲慢的气质。
无论生活怎样艰辛,遭受怎样的冷落,他们的热情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