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曾几何时,罗大佑的《童年》经久不衰,唱响了我们八零后的童年。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手机几乎成为农村儿童的唯一电子玩具,回乡探亲也随处可见儿童玩手机的身影。
眼见得儿童相见不相识,只玩手机管客来?我不禁感叹,我们八零后的童年生活何等丰富多彩。
一、看连环画。
那时书籍匮乏,经常不知谁家的连环画,小伙伴们抢着扎堆看。
《铁道游击队》、《鸡毛信》、《三毛流浪记》等一系列民国大师的作品,看得我们废寝忘食、如痴如醉。
现在图书汗牛充栋,反而有乱花渐入迷人眼之感,也少了如饥似渴的阅读欲望,未免可惜。
二、跳橡皮筋
此活动课间流行,男女生通玩。放学后,大家也三三两两撑起橡皮筋,不到天黑不罢休。
一回家才惊觉作业没做,赶紧扒拉几口饭,赶在煤油灯下做作业,心里犹盘算明天找谁做队友。
三、玩石子。
五颗石子的打法为初级版,七颗石子为升级版,还有众多石子的为超级版,规则不一,趣味盎然
图仍在,当年一起打石子的小伙伴已难寻觅。
四、捉鱼
夏季汛期来临之前,溪水清清,正是捉鱼好时机。大人也难得地网开一面,允许我们浅水捉鱼,改善伙食。
五、打弹球
四季皆玩,但春夏更流行,因天气适合。直接以命中率论输赢,一直玩到一方输光为止。
想当初,我们可没少为赢得一颗弹球伤脑筋,如今商场都难觅踪影。
六、骑单车
乡间泥泞路,单车难骑行。可胆子大的男孩,还是不管不顾地学。
那时单车罕见,一般一个村子有一台,全村的小孩就都会骑,好学好玩。
还有采映山红、摘桑椹、扯竹笋、烤红薯这些活动,都是八零后们满满的集体回忆。
家家都有的红薯,大家一起烤,吃得才带劲。
清明节前后,大人们去扫墓,我们小孩大多就瞅瞅哪里有竹笋可扯,整回去又是佳肴。那滋味,丝毫不逊色于《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任何一道美味佳肴。
月明星稀的秋夜,我们丢手绢;晴空万里的春朝,我们捉迷藏;银装素裹的冬天,我们堆雪人。
夏日蝉鸣,我们还在滚铁环。
唯有酷暑难耐,我们才挤进某户人家,围着看《狮子王辛巴》、《新白娘子传奇》这样的经典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