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看书、听课,正好就在那很短的时间里,
听到了好几回“问道于盲”这个词,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
向瞎子问道路,向毫无所知的人求教。
然而琢磨了好久这个词儿之后,
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更多的时候,我们哪里是问道于盲,
而是“盲人”强行带路,连拖带拽的拉着我们往前走,
对于道路是否正确,目的地是哪,我们一无所知,
若要是问起,
“盲人”还会说,都是为你好,跟着我就是了,
我又不会骗你。
比如我们的父母。
从小到大我们就几乎都长时间的呆在父母身边,
面对被我们视如“巨人”、“英雄”的父母,
他们的话,我们几乎就是言听计从。
例如吃饭,什么时候吃饭、怎么吃、有什么饭桌礼仪,
甚至吃多少、即便是吃很撑的情况下,我们都没办法自己决定,
因为“这都是为了你好”“多吃点可以长的高一些”。
甚至还会希望你是“白白胖胖,充满希望”,
即便你已成年,体重、BMI严重超标了,
体检报告也有了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甚至高血糖了。
例如学习,上学、读书,放学、补习班。
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围绕着分数,分数成了唯一的重点。
即便是其他的文体培训,也都是奔着奖状、奖杯去的,
尤其是这些荣誉,能换来加分或者保送资格的话,
更是拼了血本花巨资投入。
好不容易有闲下来的时候,你要是敢拿起“课外书”,
或者斗胆看电影、甚至动漫,
那真的跟“挖了别人家祖坟”似的,
一定会迎来一顿的“腥风血雨”。
比如我们的老师。
除了父母之外,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学校里的老师。
可是老师的做法、行为,就没有引起过我们任何的警觉吗?
每一科科任老师都会义正言辞的说,
“我们这一科,非常的重要,你们要多花时间在这一科上面,
每一分都要好好努力去争取,不能懈怠。”
然后把一堆的作业、卷子布置下来。
而重来没有老师说,我这科,不重要,
你语文那么好,要不你多花点时间多看些文学作品,
研究研究下写作技巧,即使你将来没考好、没上好大学,
也有写作的能力,也有自己的作品,那该多好啊。
更多的老师,就是觉得,布置的作业不够,发下来的卷子太少,
都现在这会儿了,还不努力,还不用功,
难道等着考不上高中了,考不上大学了再去努力用功?
还有许多许多的“好心人”
虽然我们没问道路怎么走,也不知道方向哪里去,
但是他们却好像全能、无所不知的救世主一样,
拉着我们往前走,
“放心,都是为了你好,我们怎么可能会骗你?”
比如到了适婚年龄了,
七大姑八大姨、五大叔六大舅的,都纷纷跳出来给你指点迷津,
一堆的大道理奉上,直到你妥协,
然后能神奇的拉出个电话本,
给你安排上八九个的相亲对象。
比如结婚了,
小日子怎么过,那这些“过来人”更觉得有绝对的发言权了,
“你们这帮小年轻....”
然后又是一堆的大道理。
见过最离谱的莫过于,
好几个离婚的阿姨,一起来劝一对小年轻不要离婚。
不仅口若悬河,
谈话中,还能引经据典的给人家说上一堆,
怎么把日子过好、过明白的道理来。
面对这些,突然间有点活不明白了。
•白白胖胖,通常体检报告的结果好看不到哪里去,
我们真的喜欢各种高血压、高尿素、高血糖吗?
清瘦、健康的身材,没有各种偏高的数值,
不才是我们的追求吗?
•知道为什么学、怎么学、怎样才能学好、如何自学,
不才是我们上学应该学习的东西吗?
况且除了分数,
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跟同学朋友沟通交流,
多旅游、多看些课外书来增长见识,
不应该是更重要的事情吗?
可现实情况却是:
•自己没有运动习惯的、白白胖胖的父母,
在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吃、应该怎么运动。
•没有学习规划、学习方法的老师,
沿用着老一套的方案,填鸭似的让我们“懂得了”很多知识。
•明明自己都没活明白,日子没过清楚的人。
一副为人师表的样子,在教我们要怎么过日子。
所以,提高警惕。
虽然我们知道不可“问道于盲”,
但我们更要提防“盲人生拉硬拽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
带着你前往根本不知道目的的地方。
因为,最后需要为此负责任的,
都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