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172个字,阅读大约需要五分钟】
儿童节的主角到底是谁
各位小朋友们好,我是儿童节快乐的当头一棒Mimogo。
早在几天前,我就收到各购物和社交平台的消息提醒。大概意思是,六一快要到了,姿势可以骚起来了。
也不知从何时起,每年的六月一日,都会突然冒出许许多多的“超龄大儿童”,大声呼喊“这是我的节日”。
接下来他们理所当然的自称“宝宝”卖萌、发着可爱奶味十足的文案和自拍、晒出自己童年时期的照片、购买童年时期的玩具和零食,似乎这样就能捡回遗失多年的天真烂漫。在一年中,除六一儿童节外的其他时间里,这些“宝宝”却会大批的消失不见,这很魔幻。
更魔幻的是,这不是儿童节吗,大人们骚得那么神龙摆尾干什么?
六一国际儿童节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儿童成长、谋求儿童福利、保障儿童权利。然而,自中国六一儿童节设立以来,成人一直参与其中,虽是对儿童节的间接参与,但在儿童节活动的设置与安排儿童并无权选择在何种时间以何种方式庆祝儿童节。
所以也多亏这次疫情,多少小朋友可以松一了口气,逃离一次被抓去上台表演的噩梦,大家的朋友圈也稍微清净一些,没有各种各样的幼儿园的才艺表演和商业互吹互赞。
在我上小学时,学校是一定要为六一搞文艺汇演的。家长们和不参演的小学生被迫在烈日下的操场眯着眼流着汗看着主席台上玩偶一般的小学生,展示所谓的少年活力。
我这种麻麻炸炸的小学生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上台机会。
记得的是老师帮着每个小朋友刷上的猴屁股脸蛋儿,我们眼睑上都是一眨眼就会哗啦啦掉的闪粉,水钻在眼角贴得歪歪扭扭,眉心上的一点是用口红戳的,上台前老师还不忘凶狠的威胁要是在台上忘记动作或者没有笑的人就要留下来罚抄课文。
真的到表演时,才发现衣服上的亮片扎得真难受,脸上廉价的脂粉气味挥之不去,很不自在但还是要很努力地表现,专注着机械的动作,心里还在想忍过这几分钟就好,千万不要被抓到罚抄。事后,我妈问我怎么笑得这么假……
这能不假吗?
从儿童节的设立到庆祝内容的形式可见,都是成年人来主导的,儿童并没有选择应该“怎么样过儿童节”“过什么样的儿童节”的权利。
当儿童节不能属于儿童,当儿童节需要通过法规政策来确立和保障时,在某种程度上说,儿童节就变成了一种仪式或形式,其节日的实质依成人活动和社会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显然,儿童节的主角不是儿童,是成人。
儿童节是成人的狂欢
巴赫金认为狂欢是一种普遍的世界现象。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称自己为“宝宝”的成人,发数字为“61”的红包以表示庆贺;向身边的朋友索要儿童节礼物;在朋友圈发送自己儿童时代的照片,以此找回自己儿童的感觉。
在网络承载的功能和意义被不断地扩大的今天,你对此行为的不适可能也只是暂时的,但社交平台不断输送到外界宽容的声音在你的脑海提醒你,其实你也可以过六一,六一也是你的节日。结果众人寻你千百度时,你却跳着Yes ok在舞台C位处。
节日是狂欢性质的容器。
人与人可以在节日那天随便而亲昵的接触,等级制度的暂且消失,相互之间拥有平等的地位,可以带着面具理所当然地摒弃一切正经的、道貌岸然的,对仪式化的颠覆,对规则进行解构,重新制定规则,即便只存在于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
拿愚人节举例,你老板问愚人节有没有新点子,你顺势说老板鞋带开了,他笑着说沙雕吧你玩那么老的把戏,然后你愉快地摸摸他的头说看来狗儿子你不蠢嘛,虽然他和你是上下级,但他不能生气,起码这时他不能,可是如果你真这样做了以后你的命狗不狗我就不知道了。
成人是通过儿童节去回溯童年或者是在修补童年,而商家则更是抓住时机,助推情怀消费。本该在儿童节受到重视的儿童群体,此时却逐渐被置之一旁。整个社会在物质上的消遣逐渐把儿童节和怀念童年、羡慕儿童的观念和成人行为童化变得理所应当。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逐渐成人,走向社会,就意味着离死亡更近一步,同时我们自身的压力更是日益增加无处释放。压力和死亡都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我们头顶,两者来带的恐惧让人无处逃脱的窒息着。
因此,我们选择对儿童节的切身参与,是对生活不堪的逃避和忽视,并借助“儿童”这个群体来忽视自己的年龄释放压力,远离和逃避死亡,寻找让身心暂缓之地。
这样的行为渐成闭环,让这场狂欢终归属于成人。
该用什么姿势打开儿童节
简媜说过:生命是一条永不回头的河,不管发源地何等雄伟,流域多么宽阔且肥沃,终有一天,这河必须带着天光云影流向最后一段路。那闪烁的光影不是欢迎,是辞行。
我们无法拒绝死亡,但能选择过何种精彩的人生,我们应该像“致青春”一样“致衰老”,去导演生命中的辞行戏码。
此外,我们当然可以狂欢,为什么要去拒绝开心,但是要理智。过度的狂欢能轻松地消解权威,帮助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主义膨胀,让无处不在的享乐主义消解了价值准则。
同时别忘了把主角的位置还给儿童,儿童作为一个有独立价值的个体,应该有独立表达独立表达自己需求的权利。不是一味将儿童节变成“劳动节”“消费节”和“礼物节”,反而忽视了他们的真正诉求。
正如卢梭所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我们应该把儿童当作儿童,把儿童节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
只有这样,儿童节的设立才真正有意义。
-End-
感谢倾听
让我们彼此拥抱,在人海里发光
我是Mim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