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修改

   巧用细节;凸显主智

   年夜 北风呼呼地刮着;像是要下雪了;天渐渐暗了下来;路上已没了行人。 “叮呤呤——”电话铃响了。

   “是大军啊;”一阵喜悦的声音打破了小屋的寂静;“今天你妈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白切鸡;什么?你——”

   老人的神色变得黯淡起来;很久才放下话筒。

   “怎么啦?”身旁的老妇人问。

   “他说工地上离不开他;不回来了。”

   “都三十岁了;还有什么可忙的?”老妇人抱怨道。 “要不;看看红儿回不回来。”老人望着老伴;像是征求意见。 “好吧。”

   老人拨通了电话。

   “小红啊;”老人停了一下;“好好;你们小心点;”老人放下话筒;冲身边的老妇人喊道;“快;再做点肉丸子;

   外孙说喜欢吃你做的肉丸子;”

   老妇人显然还没回过神来;一动也不动。

   “你快点儿呀;”

   “他们回来?”

   “是啊;就快出门了。全用瘦肉;一点儿肥肉也不要。” 屋子里响起了剁肉的声音;灶堂里又燃起了火苗。

   “叮呤呤——”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响起。

   老人蹒跚着走过去;拿起话筒~“红儿;你们快到了吧?” “哦。”老人挂了电话;冲厨房喊道~“别做了——” 老妇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蹒跚着走出来;眼睛红红的。“别气了;他们到底还惦记着我们。”

   老人起身;点燃了红蜡烛;对着祖先牌位拜了拜。

   老人走到电话机旁;按了按键。

   “大军啊;工地上冷;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老人放下话筒;又按了按键;“红儿;告诉外孙;等下次来的时

   候;我们再给他做肉丸子。”

   打完电话;老人坐到了老妇人身边;紧紧抓住她的手。 火堂里的柴哔哔剥剥地响着。

   两位老人谁也不说话;时间在寂静中悄悄滑过。

   “吱——”像是汽车的刹车声;接着是“咚咚咚”的敲门声。 老人缓缓起身;走到门边。

   随着屋门拉开;老人惊叫起来~“老婆子;他们都回来了;” 老妇人起身;奔向厨房。

   风停了;雪却纷纷扬扬地下起来;好美好美。

1/3页

   【诊断】

   本文讲述的是大年夜两位老人等候子女回家过年的故事。所写的事很平常;但能打动人;因为它触动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维系亲情的神经。故事结局是完美的;也是读者所希望的。但是文章的主旨不够突出;是揭示老年人的孤独;还是表现亲情的维系?再者;文章的感染力也不够。造成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细节描写上还欠发掘;一是两位老人的举止神态刻画得不细;不足以表现老人当时的心情?二是两位老人的儿子和女儿为什么突然回来;缺少请你细节上的过渡?三是缺少对老人家里的环境描写。

   【处方】

   强化细节描写。

   细节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服饰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没有细节;作品就失去了生命。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广义的细节是指叙事性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是描绘人物、事物或环境的最小单位。不论是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还是社会环境、自然景物;都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组成的。

   狭义的细节则是指那些刻画人物、叙述事件和描写环境的文字中;作者刻意安排的极为精彩、极富表现力的描写。

   如何强化细节描写呢?

   一是发掘能凸现文章主旨的细节;使读者能通过这些细节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从而凸显文章的主旨。

   【治疗】

   1、文章开头描写自然环境之后要交代一下两位老人家里的环境;以及老人在干什么;以便与下文的情节保持一致;同时凸显文章的主旨。

   2、文章一共写了四次老人接听或是拨打电话;有的没有细节描写;要根据电话内容配以必要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有的虽然有了;但不能凸现老人接听、拨打电话时的心情;需作必要的修改;一凸显文章的主旨。

   3、老人在盼着女儿回来的时候;却得知女儿也不回来了;心情应当是气愤的;要描写一下老人的动作、说话的语气。

   4、在拜完祖先牌位后;加入电视剧里传出“常回家看看”的旋律这个细节;这样才能解释老人拨打电话的行为;后文写儿子和女儿回来的情节才可信;文章的主旨才能凸显出来。

   【修改稿点评】

   大年夜;代碧薇?

   北风呼呼地刮着;像是要下雪了。天渐渐暗下来;路上已没了行人。

   两位老人静静地坐在真皮沙发上;无神地望着硕大的电视机屏幕。,“真皮沙发”“硕大的电视机”说明两位老人的物质生活是富有的,“静静”“无神地”说明老人所希望的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加入这一段后,文章的主旨就变得明确了。:

   “叮呤呤——”电话铃响了;老人奔过去拿起话筒。,加上这一句,突出了老人的喜悦、急切心情,也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是大军啊;”一阵喜悦的声音打破了小屋的寂静;“今天你妈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白切鸡;什么?你——”

   老人的神色变得黯淡起来;很久才放下话筒。

   “怎么啦?”身旁的老妇人问。

   “他说工地上忙;离不开;不回来了。”声音有些嘶哑。

   “都三十岁了;还有什么可忙的?”老妇人抱怨道。

   “要不;看看红儿回不回来。”老人望着老伴;像是征求意见。

   “好吧。”

   老人拨通了电话。

   “小红啊;”老人停了一下;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好好;你们小心点;”老人放下话筒;激动地冲身边的老妇

2/3页

   人喊道;“快;再做点肉丸子;外孙说喜欢吃你做的肉丸子;”,加上两个细节后,不仅突出了老人的喜悦与激动,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老妇人显然还没回过神来;一动也不动。

   “你快点儿呀;”老人催促道。

   “他们回来?”

   “是啊;就快出门了。全用瘦肉;一点儿肥肉也不要。”

   屋子里响剁起肉的声音;灶堂里又燃起了火苗。

   “叮呤呤——”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响起。

   老人快速,将“蹒跚”改为“快速”主要是为了突出老人的急切:地奔走过去;拿起话筒~“红儿;你们快到了吧?”

   “哦。”老人将话筒一扔;冲厨房吼,一“扔”一“吼”突出老人的气愤:道~“别做了——”老妇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蹒跚着走出来;眼睛红红的。“别气了;他们到底还惦记着我们。”

   老人起身;点燃了红蜡烛;对着祖先牌位拜了拜。

   “常回家看看„„”电视里传来了优美而温馨的旋律。,加上这一段,不仅使老人、儿子、女儿后面的行为变得更加可信,也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确。:

   老人走到电话机旁;按了按键。

   “大军啊;工地上冷;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老人的眼睛湿润了。放下话筒;又按了按键;“红儿;告诉外孙;下次来;我们再给他做肉丸子。”

   打完电话;老人坐到了老妇人身边;紧紧抓住她的手。

   火堂里的柴哔哔剥剥地响着;“常回家看看”的旋律在屋子里回荡着。,加上此句渲染了气氛,凸显了主旨,也暗示了儿女回家的原因。:

   两位老人谁也不说话;时间在寂静中悄悄滑过。

   “吱——”像是汽车的刹车声;接着是“咚咚咚”的敲门声。老人缓缓起身;走到门边。

   随着屋门拉开;老人惊叫起来~“老婆子;他们都回来了;”老妇人猛地,加上这两个字,老妇人的喜悦之情毕现:起身;奔向厨房。

   风停了;雪却纷纷扬扬地下起来;好美好美。

   【简评】

    修改后的文章主旨明确了?通过两位老人等候儿女回来过年时的心情变化?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得到儿女的抚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头也不回的走着,我默默的跟在你后面一声不啃。轱辘与站台凹凸不平的地面“咯噔咯噔”的接触声戛然而止...
    远山笙箫默阅读 516评论 0 1
  • 这些天追了个剧。已经十多年没追过剧了,居然还又追上了。 五十多集,看了五天,有一天还很夸张的看到快天亮。然后第二天...
    莊書阅读 599评论 2 1
  • 在实习期,同学们最多的抱怨就是“我一直在打杂!”“我怎么什么事情都要做?”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一个很有名的国际...
    怒怒酱阅读 1,709评论 6 30
  • 闲叟阅读 231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