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定律--《成功公式》笔记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成功定律

      这里说的成功不是你自我感觉怎么样,而是社会对你的认可。这并不是说自我感觉的成功都是幻觉,也不是说不重要,而是那种成功不好测量。这就好比说“你幸福吗?”那个是非常主观的东西,不在这本书的研究范围之内。这本书研究的成功,是客观的、可测量的东西。

      科学理论,必须得可重复、可检验、有数据支持。成功有科学吗?我们通常对成功这件事都有点感情用事,感慨的多,分析的少。明明是一个团队完成的项目,为什么最后拿功劳的是其中一个人呢?明明两个人的水平差不多,为什么一个总升职,另一个人始终原地踏步呢?这些事儿到底是反常,还是规律,是运气,还是偶然中的必然。你不能光看个例。你需要大规模的,最好是全面的统计。

      现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使得研究者能做一些极端的分析 ——

* 他们统计了有史以来所有的学术论文,分析每一个学者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 他们拿到美国每周所有的图书销量数据,看看每一书是怎么畅销的;

* 他们有全世界所有的博物馆和艺术展览馆中的数据,这样他们能知道现代每一个艺术家是如何发迹的。

      这些数据的特点是全覆盖无死角。可以说,他们知道一个领域内*所有的*成败。然后他们找到了一些规律。他们对这些规律非常有信心,称之为“成功定律”。定律的意思就是你不服不行,不管你喜不喜欢,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二、业务表现与成功

1、成功取决于"用处",业务表现 ≠ 成功

      一说中国的水稻专家,你马上就能想到袁隆平……你可能就只知道一个袁隆平。但是在内行看来,中国有好几个水稻专家不论是科研水平还是实际贡献都超过袁隆平。这不是时代太愚蠢,这是定律。

      巴拉巴西说,成功不是取决于你的业务表现,而是取决于你的业务表现对“社会网络”的*用处*。

红色男爵对德国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击落了80架敌机。德国宣传机构需要用他这个形象去提振国民精神。红色男爵出身好、有个性、高调热爱战斗,特别符合德国的需要。德国开足马力宣传,协约国这边就会跟着报道这个敌情。可是方克就不行了,不但没战死还犯过政治错误,而且法国也没有那个宣传需求。也就是说,决定你成功的不是你的业务表现,而是别人对你业务表现的评价怎么样。说白了,就是你的成功不是你的事,是我们 —— 也就是社会 —— 的事。业务表现跟成功通常是两回事。成功不是由你的业务表现决定,而是由你的表现对社会网络的用处决定。

      咱们中国人都有个升学考试思维模式,默认成功是自己挣来的。我学习成绩好,那就应该让我上好大学。我努力了,就应该得到奖励。但真实世界通常不是这样。这个思维模式就和相信那些成功人士都有超强的业务表现一样错误。成功都是别人给的,你的成功由我们决定。想明白这一点,你对很多事情就容易释怀了。

2、特定领域业务表现驱动成功

      但是,但是也别太悲观!有时候业务表现的确就能决定成功。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业务表现的确驱动了成功。这些领域的特点是业务表现是*可测量*的。网球运动员的战绩,学生的分数,明明白白就摆在那里,这是最硬的东西。

      科学的方法是,我们对比这样的两个学生:学生A刚好达到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学生B只比录取分数线低一分。他们原本的水平几乎一样,但是A去了省重点,B只能去市重点。那请问,这两个学生将来考大学的时候,他们的成绩会不会有显著的差距呢?答案是完全没区别。研究者统计了像A和B这两个人高中毕业时的标准化考试的成绩,结果是一样的。不但省重点和市重点没区别,市重点和区重点、区重点和普通高中,对于正好跨线的两个人来说,都没区别。那如此说来,重点高中并没有提升你的成绩 —— 是你提升了重点高中的成绩。

        这个结论有点违反常识。难道说重点高中不是师资力量更强、同学水平更高、在这个高水平环境里你才能学的更好吗?这只能说我们低估了分数的重要性。在绝对的分数面前,环境因素没有那么厉害。

3、不可测量的领域,网络决定成功

    那如果业务表现没有那么清晰可测,是什么决定成功呢?答案是“网络”。

    咱们说一个最极端的例子,艺术品。一件艺术品到底好不好,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完全没有客观的测量标准。那艺术家都是怎么成功的呢?你可能听说过各种传闻和名人轶事。艺术的网络好像是一个谜。有的人奋斗一辈子也没摸到这个网络的门道,有的人一出道就成了主流 —— 而二者的“艺术水平”可能根本没区别。

    当然我们承认艺术是有门槛的,不可能什么画都卖一千万美元。但是你也得承认,艺术品的价值判断非常、非常主观。艺术品的价格不是由“好坏”、而是由艺术的“网络”决定的。而这个网络到底怎么运作,连很多号称的“圈内人”都看不懂。你的画能卖多少钱,几乎完全取决于你曾经在哪些画廊和博物馆里卖过或者展出过作品。研究者通过网络分析,能跟踪每一个画家的作品从一个画廊流转到下一个画廊,看看价格怎么变化。他们得到的关键结论是,想要成为超级明星,你的作品必须得在顶级的几个枢纽式的画廊和博物馆里出现过。这些地方包括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画廊、高古轩画廊,欧洲的泰特美术馆、蓬皮杜中心和索菲亚皇后艺术中心等等。只要你的作品上过这几个地方,你就一定是超级明星,你就会一直在这些顶级场馆。如果没有,那你就一定不是超级明星。而且请注意,顶级场馆和那些二流、三流场馆并不是一个升降级系统,不是说你拿了乙级联赛冠军就可以打中甲联赛,拿了中甲冠军就可以打中超。顶级和次级之间很少有交流。

    那为什么顶级画廊要搞得这么封闭呢?这里面有个生意经。艺术网络由画廊、博物馆、收藏家和艺术家这四个元素组成。如果有收藏家花100万美元买了你的画作,你就进入了这个网络。网络会确保你始终留在这里,从此你就只属于顶级画廊。比如说,你的下一幅画作很差劲,放到画廊里很多天都没卖出去,你猜会怎么样?画廊绝对不会给你降价。你降价了,前面那个花100万的收藏家怎么办?惯用的做法是安排网络内的一个收藏家买下这幅画。收藏家圈子互相抬轿子,也要保证你的身价只升不降,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而且收藏家们会想办法捧你。他们会安排你的画作在顶级博物馆展出,或者干脆捐献一幅给博物馆,这样他手上你其他的作品都能升值。艺术网络不是人情网也不是人脉网,而是个利益共同体。你的成功是这个网络给的。这是一个只进不出的系统,又怎么可能让人轻易进来呢?

    面对这样的网络怎样逆袭?这个规律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巴拉巴西他们可以只看一个艺术家出道的前五场展览,就能准确预测他一辈子的成就。有些人可能是老师厉害,有些人是运气好,一出道就在顶级网络里。而如果前五场都在外围的画廊里流转,这个人就没什么大出息了。那有没有一开始机会不好,从外围起步,通过个人奋斗到了顶级的呢?答案是非常少。50万个艺术家里,能从外围逆袭的只有227个人。巴拉巴西对这227个人非常感兴趣,追踪了他们的奋斗路径,发现他们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的动作都很快。想要逆袭,你必须在职业生涯的前10年内奋斗到一流画廊。第二,他们完全知道网络的重要性。他们会不知疲倦地到世界各个地方的画廊转场,想方设法露面,跟各种圈内人交往,期待能碰到一个上升的机会。身在外围,你得非常、非常着急才行。

**

业务表现容易测量的看业务表现,业务表现无法测量的看网络。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武磊可以跟着徐根宝从乙级联赛开始打,而章子怡必须一出道就是《卧虎藏龙》 —— 张艺谋还告诉她,给再多钱也别去拍电视剧。艺术网络要靠声望维持,而我们知道名校讲的也是声望。一个名校的毕业生,大学肯定希望他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不要砸了母校的牌子。那名校这个网络,是更像艺术网络呢?还是更像足球联赛呢?人不是艺术品。如果你真行,你并不需要名校的加持。那名校的意义在哪呢?我们知道名校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名校还有高水平的校友网络。但是,现在这个研究似乎说明,那些东西的作用并不大?

    这个研究还有细节。统计分析表明,名校加持对你没影响,需要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你得确实申请了名校。这个学生的硬指标达标,而且他申请了哈佛,只是哈佛没录取他,这没关系,他将来还是能拿那么高的工资。敢申请,说明他认为他属于名校。但是如果根本就没申请,那就是眼界不够高,野心不够大。所以巴拉巴西总结说,名校 = 成绩 + 野心。

    第二个前提是你的家庭条件得说得过去。中产阶层的子女只要硬指标达标,最后上没上名校影响不大。名校加持最有用的,是黑人、墨西哥裔和来自家庭状况比较差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说白了,上名校对眼界比较低的人最有用。美国社会总体比较公平,三流大学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在职场上的机会相差不是很大。包括现在中国一线城市的公司,其实也不怎么看重名校。现代职场是一个相当开放的网络。网络对你没用,前提是你已经在这个网络之中。

    总之,《成功公式》这本书总结的第一条定律是 ——如果业务表现可测量,业务表现驱动成功;如果业务表现不可测量,则是网络驱动成功。

    打网球和考高中,是业务表现充分可测的项目。艺术品是业务表现完全不可测的项目。大多数项目处在二者之间:表现和网络都起作用。像名校这样,有时候网络看似不起作用,那可能只不过因为这个网络足够大,你身在其中而不自知。而如果网络很小,你又胸怀大志,那就一定要一开始就瞄准那个顶级网络!

三、高水平的竞争

1、金子与金子

  老百姓们有句话叫“是金子总会发光”,经济学家有句话叫“胜者通吃” —— 我发现这两句话是矛盾的。胜者通吃,就是在一个领域中,最厉害的人会拿走绝大部分的蛋糕。可能第二名的表现只比第一名差那么一点点,但是你的成功是我们决定的,而我们只喜欢第一名。明星赚钱是这样,产品占市场份额是这样,科学家写论文也是这样:最厉害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可以是普通论文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第一名发的光非常、非常亮。如果是金子都会发光,那第二名、第三名难道就不是金子吗?在胜者通吃的局面中他们能发光吗?

    每次听人说品评红酒的门道,我都忍不住会想到一些研究。所有研究的结论都是一致的:在品酒这个领域,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专家。那红酒难道不是玄学吗?品酒专家难道不都是忽悠人的吗?

也不能这么说。好酒,你确实喝不出来。但是差酒,你就能喝出来。我喝过9美元一瓶的红酒,的确不如30美元的好喝。这个关键在于,参加比赛的都是好酒,是金子和金子的竞争。金子和石头容易区别,每个专家都可以从一堆金子里剔除一块石头 —— 但是金子和金子不好比。

    业务表现一旦达到金子这个范畴,就会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有上限的。人的技能通常都满足“正态分布”,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在中间,高水平的人很少,而且他们比一般水平高不了太多。比如说赛跑,博尔特跑得再快,他的速度也不可能是我的5倍 —— 实际上他也就是我的两倍左右。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的表现已经达到高水平,正在接近上限,你就很难再提高了。短跑世界纪录提高一点点都非常困难。第二,这也就意味着高水平的竞争者的水平都差不多,很难区分。“脱颖而出”这个词不适合高水平比赛。现代酒庄都已经把制作红酒这门手艺发挥到极限了,每瓶酒都是好酒,谁能比对手高出一大截?

  金子和金子,怎么比呢?如果业务表现的差距非常小,很难区分,这个时候比什么呢?

2.最公平的音乐比赛

  再公平的音乐比赛统计结果依然非常明显,也就是说评委们会不自觉地给第一天出场的选手打个低分,到第五天就容易打高分。你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结果决定名次的是你抽签抽到的出场顺序。为啥会这样呢?首先因为演奏曲目是新的,评委刚听头两遍的时候听不出好听不好听,他还在适应这首曲子。音乐这个东西是你听的次数越多就觉得越好听。其次评委有风险的考虑。评委第一次打分肯定会留有余地,否则一上来就是高分,后面万一有更强的选手怎么办呢?还有,越往后,评委对比赛的判断也会越敏感。这样先上场的人就会有一个巨大的劣势。凡是有裁判打分的比赛都是这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允许裁判看完所有比赛之后可以修改前面的分数,但是目前音乐也好、体育也好,都没有这个机制。

    这个效应还专门有个名词,叫“靠近偏误( immediacy bias)”:我们总是对越靠近的东西感觉越强烈。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西班牙选拔法官有个口试环节,星期一的通过率只有50%,星期五则高达75%。如果你要参加什么选拔性的答辩或者面试,一定一定要尽量往后排。所以金子跟金子比,比的已经不是一般的业务表现了。

3.细节决定的成败

  出场顺序是只能听天由命的事情,在别的细节上,也许你还可以争取一下。不知道你看过郎朗的表演没有。他是公认全世界最好的钢琴家之一,但是他的表演似乎不仅仅是音乐本身,他有一种充满激情的肢体语言。那作为一个音乐家,你需要在动作和表情上下功夫吗?答案是绝对需要。难道现在钢琴比赛变成比视觉艺术了吗?我们只能说高水平选手的演奏水平已经无法区分了,人们只能用音乐以外的东西区分他们。

  巴拉巴西的一个朋友有一次招聘,因为职位很热门,参加面试的每个人的简历都很漂亮,根本不知道选谁好……最后他选了一个人,是因为……那人当天穿了一双粉色的袜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子跟金子比,常常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细节决定成败。也许是简历里的一段什么特殊的经历,也许是衣着打扮,也许是聊天时的一个小玩笑,这些东西基本上跟工作能力没啥关系。然而如果面试官知道来的人都不差,他还可能只看这种小细节。当所有对手都是金子的时候,你就需要找一些特别的点来突出自己。

    第二条定律是 ——业务表现是有上限的,而成功是没有上限的。

    一旦大家的水平都接近上限,到了金子和金子比的程度,决定成败的就很可能是一些细节,甚至干脆就是纯属偶然。但是到了这个层次,成败的结果却越发地重要。第一名只比别人领先一点点,他收获的回报却大很多很多。泰格·伍兹的收入是其他高尔夫选手收入的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但是泰格·伍兹的水平并没有比其他职业选手高出一大截,他只不过稳定性稍微好一点点而已。业务表现是正态分布,成功的回报却是幂率分布。

    我会随便买瓶红酒。我会尽可能晚出场。我会保留一点个人特色。我会把别人的胜负看淡一点。中国队一遇到裁判“压分”,有人就说不要抱怨裁判了,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实力,如果我们水平比对手高出一大截,那裁判想不公平也没办法。我看这些人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 高水平比赛,你怎么可能比对手高出一大截呢?如果你在这场竞争中真是鹤立鸡群、脱颖而出,那只能说明你走错了赛场。这个地方不适合你,你应该去参加更高水平的竞争。

  在金子对金子的比赛中,“公平”这个词没啥意义。差距已经微乎其微,裁判再怎么样都无法保证绝对的公平。那既然是金子和金子比,我们当然可以说反正这些人选都挺好,选谁都可以。可是如果你是参选者,在这个胜者通吃的时代没被选中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那怎么办呢?首先你得是金子。其次你需要一点特色,得让人容易识别。如果这还不行,那你就只能多参加比赛 —— 一次运气不好两次不行,多参加几次,也许终有出头之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44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2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6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8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1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48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67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8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