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老师问,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有位同学说:“To do what you want to do,to be what you want to be”
“做你想做的,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也一直是我的人生追求。但是你想做的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我无数次问自己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却始终很模糊,因为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不可否认每个想法都有被尊重的权利,但是那些想法可能持续的时间很短暂。终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随着我的成长逐渐变得清晰,想记录下来。
大一的这一年,如若问我学到了些什么,我可能无法一一表达清楚,但如若问我有什么感触,那可就说来话长了。
刚上大学,肯定会比较好奇和兴奋,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度过了大一上学期,我发现其实和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不太一样。以前高中时候,立志说要在大学多学一门语言,要参加一些社团,要建立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大一现在过去了,好像都没有做到,现在的英语水平可能还没有高考的时候好,社团呢也就参加了一个志愿者的服务组织,基本上没什么活动,是空有虚名罢了。
好在,让我觉得比较欣慰的是,大一的课余时间我读了一些书,悬疑,传记,散文,鸡汤文等等,数量不多,但读这些书给我带来的感触还是很值得的。我觉得吧,读书并不一定说要有用,能让你在读的过程中有感触,有想法就好了,当作休闲娱乐也行,不一定说你读了的书就一定要记住,谁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呢!主要是书带给你的感受,它阐述的事情在经过你大脑的思考后给你的思维方式带来的改变,以及在认知层次的转变等等,这些是书带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呀。
读悬疑类小说,觉得很耐人寻味,脑洞大开,有时候,问题的解决方式可能并不是常规那样,所以我很佩服悬疑类小说的作者,都可聪明了;读文学性强的书,让我在对性的看法上更加的开放和多元,比如说之前《欢乐颂2》里的因为莹莹不是处女,应勤就不要他了,对这件事可能大家各抒己见,我还是很赞同安迪的观点的,这里就不细说了,总之文学性质的书给我带来的又是另外一种体验。
我还想读很多书呢!
不过还是有人会问,读那么多书有啥用?看隔壁和你同龄的孩子,现在都已经在外面挣钱了,在回报父母了,你还在花钱!
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我就特别想反驳,是的,现在他们是在挣钱,但是他们现在做的工作,你们只看到了他过年回家带大把大把票子的光鲜,却不知在无数个夜晚,他们熬着夜,加着班,然后用做苦力做流水线的工作赚来的钱回老家买房买车,然后让自己的下一代循环这样的生活,一直循环…
我想,对读书的坚持,就算是为了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所以,我的梦想就是在几年后,自己能有一项本领,能养活自己,能经济独立,能有足够的物质支撑,给自己以及未来的家庭一个生活保障。我选择了走读书这条路,我也始终相信它是一条可以让我信赖的路。
人生是一场修行,我们所走的每一步,所吃过的每一寸苦,都将照亮着我们的路,而照亮以后的气场里,便沉淀着在岁月的大浪淘沙下,所有走过的路以及看过的书。
我想,未来生活我所喜欢的样子,应该是与书为伴,专业课的书也好,课外书也罢,总之就是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和认知能力,目前开学就是大二了,我已经做好考研的准备,我想考去一个省会城市,或许武汉或许上海,然后继续钻研我学的专业,然后在那个我喜欢的城市扎根立户,那该多好!
我想不负韶华,不负春光,在有限的日子里丰富自己的内在,修饰自己的外在,成为更加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