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 谁创造流行?流行的奥秘何在?如何创造流行?

我发现网上有很多热点突然间出现,然后席卷网络。而这里面有些热点是曾经有过类似的事情出现过,只不过被人们忽略了。所以就好奇,引发热点需要哪些条件,为什么同样的事情的结局会不同。

Question

谁创造流行?

流行的奥秘何在?

如何创造流行?

流行三法则

1)个别人物法则

在很大程度上,发起任何一种社会流行的成功要取决于信息传播者所持有的社交天赋

六步分离法则:个别一些人与其他所有人相隔相隔仅几步之遥,我们就是通过那几个个别人物与世界联系起来的

2)附着力因素

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影响力上收到很大的不同效果

任何观念要对人产生震撼作用,关键在于其内在质量

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

3)环境威力法则

流行潮同其发生的条件、时间、地点等密切相关

促使人们进行某种行为的不是某类人而是所处环境的某个特征

在解读别人的行为时,人们总是爱犯一种错误:高估性格因素,而低估具体情形和环境因素

寻找鼠标,世界是“闲”的

方式、动机和机会三者的融合,从累积的自由时间这个原材料中,生产出了认知盈余

新工具所提供的机会越多,任何人可以从之前社会形态推断未来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要从一个工具中创造出最大的价值,靠得并不是总体规划或者跨越式发展,而是连续不断地尝试与错误

从小做起:社会化媒体中一条名副其实的自然法则是,为了拥有一个大型而优秀的系统,最好从一个小型而优秀的系统做起,并努力使它变大变强,这样做远远好过从一个大型却平淡无奇的系统做起并努力改进

问问“为什么”:设计者必须把自己放在使用者的位置上,还要用怀疑的眼光来观察用户从参与中得到了什么

行为追随机会:行为是被机会过滤之后的动机,即使你从用户为何愿意参与到你的新服务中得到了自己的结论,你依然需要与他们能理解和关心的方式来提供这些机会

默认的胜利:个人实用性至关重要,对默认值的小心使用可以塑造用户的行为,因为用户们互相交流了一些期望。把注意力集中于个人价值,认为社会价值是个可选项

人各不同,人越多差异越大,服务可以通过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程度的参与来利用他的分支

亲密度从不扩大,你可以拥有大量的用户,你可以拥有活跃的用户群,你也可以拥有志同道合的用户群,但三者中你只能选择其二,因为你不可能将三者同时拥有

支持型文化:可见的执行规则的意愿实际上减少了管理员需要花在执行规则上的精力,因为大家都愿意在他们中间协调反映,并对可以指望的、可以预测到的支持心知肚明

学得越快,适应越快:成功运用认知盈余,从如何改变可以提供的机会方面找到答案,而不是担心怎么才能改变用户

成功比失败带来更多的问题:计划不能完全替代经验,因为计划会批漏百出,也因为用户从来不会按设计者预期的那样行事,潜在的问题不计其数,然而提前对可以想象得到的问题进行防范,会让事情对用户来说更加复杂和难以坚持

当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累积成强大的共享资源,每个人都将是这个慷慨时代的设计者与参与者

Answer

读完这本书也回答了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

文中提到的联系员将信息进行传播,不知道大家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他可以很好得将很多个人联系起来,可能你的朋友圈子都是通过他组建起来的。这里又可以引发出几个问题,如何成为一个具有社交天赋的人?如何构建自己的社交圈子?

流行的奥秘就在那三个法则中,也就是说热点的传播需要传播人、平台及呈现方式、环境因素。大家可以看到,目前互联网上所以的产品都会有分享的按钮,通过这个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同样是写作,有的人的文章能被很多人看到并得到认可,这可能就有涉及到附着力法则。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热点总是会吸引人眼球,因为当你身边的人都在谈论一件事的时候,你很难去忽略它

创造流行就是整合那三个法则,以写文章为例,就是找到一个平台开始写,当有人认可你,就会去分享,就会有更多人看到。附着力法则就是如何吸引人的眼球,如怎么去取一个好的标题、文章如何排版、大家接受什么样的内容。环境因素就更简单了,一个社会热点刚刚出现,就会有很多的作者去靠这样热点,而这样的行为往往还能得到很高的关注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