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研讨课教案 孟津县第一实验小学 吕娅煜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在朗读中疏通文意。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过程: 导课: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是关于谁的诗句吗?是呀,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友谊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感悟二人之间真挚的情谊。(书:课题) 心中有目标,效果会更高,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目标,大家齐读。 一、深情吟唱识知音 (一)解读课题 1. 读课题:《伯牙鼓琴》 师:题目是文章的灵魂,解读一篇文章是从解读他的题目开始的。“鼓琴”什么意思?(弹琴)“伯牙鼓琴”呢? 2.简介:伯牙是春秋时期战国人,伯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琴师,他能弹琴,会作曲,换做现在就是个创作型歌手。相传,伯牙弹琴的时候连马都不吃草了,也抬起头来倾听。可见他的技艺高超,所以当时的人们称他为“琴仙”。这个在当时誉满天下的音乐家,有一天却要破琴绝弦,这是为什么呢? (二)吟诵 过渡:请大家翻开课文,按照自己的感觉读三遍,努力把文章读正确。 师:这篇古文,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 预设:聚焦难读的句子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①引导学生读多音字“汤”。汤: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②借助注释理解“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注意句子的顺序倒装。 ③引导学生读准节奏,读好语气词“乎”后面的停顿。(齐读) (2)难懂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 (3)古文的诵读,讲究韵味,声断而气不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文的魅力,齐读课文。 二、 高山流水悟知音 1.聚焦“弹”和"听”的句子,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用“----”和“~~”,分别画出伯牙鼓琴和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2)同桌交流。 2.汇报交流: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我们能从哪些句子形象的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锺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1)学生朗读句子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生:伯牙弹到意在描绘高山的乐曲,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 “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一会,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什么意思? 师:这里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生:好啊! 生:真美妙啊! 师:在古代就说成-生: (齐答)善哉! (3)师: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注意:善哉和乎这个语气词连在一起来读, “乎"字后边一延长) 师:读的真棒!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乎"读得好!你这个"巍巍乎"、“汤汤乎"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巍巍乎”“汤汤乎"的时候,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预设:魏峨的高山,绵亘蜿蜒的高山;滔滔不绝的江水,水流湍急的大海…… (4)男女生对读,读出“若太山”的磅礴雄伟和“若流水”的汹涌澎湃。(书:若太山 若流水) 4.体会知音情谊。 (1)小结学法,揭示主题。 我们读着句子,想象画面,可以和锺子期一样,体会到伯牙心中所念,感受到乐曲的变化。(书:想象画面)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子期都能听出来。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们俩?(板书:知音) 师:我们师生合作读这段话。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就是这样的心灵相契。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生:感觉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对应的。 师:一句伯牙 生:一句子期! 师:这样的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 生:一个听! 师:一个倾诉。 生:一个回应。 师:写得多妙啊!让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过渡: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了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终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只可惜天意弄人啊!伯牙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泠的墓碑,此时高山沉默,流水无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子期已逝,知音难觅。齐读这句话。 (2)追问:锺子期死后,伯牙做了什么?(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真是断肠天涯无觅处啊!再读! 三、千古传唱怀知音 引导: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有人说这样做不值得,也有人说应该这样做。请联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的看法。 (1)交流反馈。(同学们谈得很深入,都谈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2)小结:是啊,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是音乐让两人心意相通。知音已逝,乐曲似乎也失去了意义。 师引读:同学们,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秦朝的《吕氏春秋》依然为我们呈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美好的瞬间。 男生读: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引读: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1000多年前的唐代,人们在古诗中都为伯牙的破琴绝弦叹息不已。 女生读: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 2500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也在无限神往地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让我们在诵读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板书: 伯牙鼓琴 知音 想象 艺术魅力
2020-07-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