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送客人出门,为啥总爱说“路上慢点儿!”

中国北方人(我对南方人不太了解,所以只谈北方人),亲朋好友之间串门,主人招待完了,客人要走,主人送客人出门,在门口都会习惯性地跟客人来上一句:“有空再来啊!路上慢点儿!”客人一般都照例回应“好的好的!”。


我就想:“‘路上慢点儿!’,为啥这么说?”


当然这句话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关心、体贴,意思是嘱咐客人路上要小心,不要闷头赶路,要多留神周围环境,以免出现意外。


在这个基础上我运用批判性思维,发现这句话不简单,实在是中国传统文化(最起码是北方文化)的体现,并且还是国民性(最起码是北方国民性)的一种体现。


说白了,就是在传统中国,人们缺乏安全感,才会有这句话的诞生。准确说,只有生活中缺乏安全感的普通老百姓中间才会流行这句话,有实力的人之间交往大概不会说这句话。——牛魔王送孙悟空出门,怎么可能嘱咐齐天大圣“路上慢点儿!”呢?


因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最广大的中国普通老百姓,所以说“路上慢点儿!”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应该成立。


另外,下意识地把这句话挂在嘴上,也是传统中国,北方普通老百姓相信熟人、不相信陌生人的国民性表现之一。


也就是说,客人在主人家里,当然用不着留神、小心、提高警惕,因为彼此是熟人嘛!但是一出门,一走在大街上,就务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为啥人都有,啥情况都可能发生,不小心行吗?


话说回来,“路上慢点儿!”这句话是从传统中国传下来的,现代中国这句话的市场估计越来越萎缩了。毕竟,法治社会、商品社会,人跟人之间交往联系的纽带更多的是契约,传统中国熟人社会奉行的那一套,终归会失去市场。


什么时候“路上慢点儿!”这句话从中国人的生活中消失了,就说明我们真的跟国际接轨了。


你不这么认为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地道浓厚的方言加上长长的儿化音,最后以冗长的啊字结束,慢点儿啊这句话就读出来了。慢点儿啊,是土话俗话,也是普通话...
    猫尾巴狗儿阅读 4,396评论 0 1
  • “跑慢点儿,你这个小狗儿”,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在心里笑了一下。在去拿快递的路上,遇到一个遛娃的奶奶,一边跟在...
    梨落尘泥阅读 1,137评论 0 0
  • 12.时间你慢点儿走呀 [if !supportLists]·[endif]曾小强左手扶着车把,用右手把脚蹬向上抬...
    写诗哥阅读 1,319评论 0 0
  • 慢点儿走,再简单不过的几个字,但有人对你说,仍然感觉分外亲切。服饰大楼出来,从存车处推出车子,递上车牌时,服务...
    疏林红叶阅读 3,446评论 19 13
  • 中午,同事H在“新疆”请客,结婚的时候因为办酒席的地方离的远,好多人都是只随礼,人未去,为此,专程过来,补请。六...
    南极草阅读 4,973评论 2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