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更文对21年的考博来说,有些晚了,大部分院校的申请考核基本已经结束了。皆因前段时间超级忙的缘故,公众号停更了好久。不过,现在有一些学校还在开放博士统考报名,希望能赶上末班车吧。当然,研一研二的师弟师妹也正是时候,所以还是把联系导师的事情说一下。
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联系导师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处。这也是我比较希望研一研二的同学看到这篇推文的原因。咱曾经给十几位导师发邮件了解读博机会或工作机会,感触最深的有几点:
- “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我比较希望大家能在自己有时间的时候磨练好自己的能力。这些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专业能力(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实验的技术以及结果或成果的发表等)、软实力(当然是老生常谈的一些,表达、文书表现、计算机软件应用等)。当然,面试的时候,更要求你的表达能力(中英文)、科学的思维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等。这些均是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的,临时抱佛脚的同学在导师面前可能比较像小丑。
- 你与目标导师研究背景的契合程度。这一点并非绝对,不过,契合程度越高,导师自然会更想招你。这里的话,确实是有一些技巧,比如说联系前充分了解导师研究领域,熟读其近五年文章。这时候你如果还找不到契合点,那还是换个导师吧,哈哈。
- 选择导师是门学问。导师的话,按我们俗话说,有大牛,有小老板,有长江、珠江,还有黄河(学者),哈哈。较大程度上,你选的导师越厉害,博士期间做的东西可能越新(辛)颖(苦),毕业后也相对好走向下一步。就像投资一样,高收益是与高风险密不可分的。报考大牛老板的竞争肯定比较激烈。这些需要结合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认识及未来的考虑等等决定,没有好坏,有的只是适不适合自己。
说完“十年功”,来讲一讲“一分钟”。举个栗子:你觉得饶毅先生不错,那你可以在网上直接搜到他。进而可以找到其实验室链接。然后,你应该可以发现,在其任职的几个机构里,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的介绍是比较新的。
再然后,了解一下饶先生作为通讯作者近几年发表的文章(全一些的话,可以自己搜一下),有21年Sleep[该睡还是该醒,,,IF=4.8(2019年)],19年neuron(14.4)、NC(12.1),18年J Neurosci(5.6)、Mol Pharmacol(3.6),17年Elife(7.1)等。
这些都了解完了,需要了解一下导师的品行。这点其实比较难,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去打听,尽力而为吧。不过,饶先生还是不错的,放心联系。联系方式比较建议邮件,当然,比较自信的直接去“堵人”也不错。不要问我地址,我是不会告诉你的。
邮件的话,一般要注意礼貌、信件的格式(我觉得比较重要)、类三段式正文(自我介绍+报考原因+契合之处等)。
还有一点要提一下,水群的时候见到过一些海王同学(与数个导师确定读博意向),当然也不能排除现在有些老师也抱有“备”无患的想法。个人比较建议直接一些,比如问自己是第几个联系的,在导师哪里排第几顺位之类的,都是可以聊的。所以这里需要自己把握导师态度,希望大家和导师不要互相伤害。
最后只要你自己够强,没有敲不开的门。诸君细思量,加油!更文小tip:
- 改用Arlen为Arlen Wood推文
- 更文不易,诸君可点点在看、转发
- 本号所发内容仅代表个人意见,欢迎指正、讨论。有疑惑的也可以号内咨询
- 目前,本号由我一人维持,同时欢迎诸君投稿或提出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