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节日期间的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不管是达官显赫还是劳苦大众,不管工作、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外的游子在春节来临之际,都充满着早日踏上故土与家人团聚的迫切之情。
上小学的孩子和妈妈早我们几天先回江苏老家,回来筹备过年的食材(前几年父母身体不佳,故过年请亲戚吃饭都安排在饭店,现他们身体好转觉得在饭店吃完人就散掉了,缺乏过年的味道故这次在家烧菜招待亲朋)。夫人工作繁忙要到年三十才放假,为了早日能回来,也是请了2天假在年二十八和我早早地回到老家,为了能给到家里面搭把手,尽一些绵薄之力。
回到家中自然是格外的开心,跟父母家长里短的闲聊、一起擦桌子、擦窗户、扫地等,不亦悦乎。今天是年二十九,春节的脚步越发的临近,按照往年惯例陪着父亲去浴室洗澡(也是父子之间独处闲聊的时间)。跟着父亲穿了几个巷子,来到了村上新开的浴室,没有进入以往独立的包间,而是进入了通铺(没有独立的空间),心里虽然嘀咕着(想提出换到独立包间去还是忍住了:难得陪父亲就由他决定)。
进入之后父亲遇到了不少的熟人,寒暄着打招呼,也不时的介绍着我。我不由的感概还好没有提出去包间的想法,妈妈在上海帮我带孩子,爸爸一个人在老家,虽然妹妹和亲戚能照顾到他,但毕竟他也有社交需求有与人沟通与社会交流的需求。浴室对于在城市的我少有这样的体会,但是在村里面,在浴室大通铺这个场子就是一个社交平台。在这里他们可能没有聊梦想、聊事业、聊赚钱,可能在我们眼里面是一些锁碎的家长里短,但这些却是他们所关注的,所需要的,是那么的真真切切。
今天是年三十了,妹妹一家子过来一起吃年夜饭,吃饭之时屋外已是热闹非凡(农村可以放烟花和鞭炮)。外甥和闺女早已按捺不住,胡乱扒拉了几口饭菜,就到屋外看烟花放鞭炮。一年也是难得聚在一起,我这当长辈的怎么也得陪娃玩得尽兴,就充当向导带着他们去领略最美的风景。
带着两娃一会变形为“小火车”:拉着后背衣服纵向交替往前,一会儿变成大飞机:横向手拉手,沿着村落、河道、小桥,开心的玩耍着,空气中荡漾着银铃般地笑声,我则感受着他们开心的童年。
今天是大年初一了,一大早就在鞭炮声中早早的醒来,打开朋友圈看到居家是对控制疫情最好的帮助,若有所思。
老家过年习俗新年先到每家长辈家拜年,然后每一家再请客吃饭,中午一家晚上一家轮流一圈差不多就到年初六了。年前就跟母亲沟通,今年比较特殊先跟长辈们沟通一下,是不是今年就电话拜年,母亲说看情况。看到朋友圈的“金玉良言”之后,我觉得需要做点什么,先说服好父母,然后跟同辈的家人们逐一沟通,很快就达成了居家过年的共识,长辈们就由其各自来说服,一起过个平安年。
新春佳节在我们心中有着不同的寓意,待疫情过去,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可以走上街头,不用戴口罩,走亲访友繁花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