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这个称呼我没有叫出口已经过去27年了,自1998年他去世后,我再没有呼唤过这个最疼我的人,但他的每个笑容、举动、声音却又一只在我的面前,我想,这是我纪念他最好的方式,因为这不只是对他的思念,更是和自己人生的对话。
去世
先从但当时他去世的那天场景开始吧,那天是1988年的八月十五,我作为班级里的班长,正在带领同学领取新款的校服,很久没有更换校服的我们都有一份莫名的兴奋,我穿着大红色袖子的新校服站在台子上指挥着所有人有序排队,一下把我从台子上拽下来的手来自我表哥,我瞪了他一眼,更多是让我没面子的怒火,大声吆喝了一声,可我哥却满眼泪水跟我说,“姥爷没了,快回家“,我一脸懵着,虽然爷爷住院,但今天是中秋,我所有的打算都是他会从医院回家一起中秋聚餐。但自三年前妈妈去世后,我就失去了哭的能力。所以一脸漠然的去请假,骑车回家,骑车路上的风我都还记得划过耳朵的声音,又在跟我说:”你看,爱你的人又走了一个“,到家的我被一圈人围上来,脱去我大红色袖子的校服,套上孝服,一边安慰着我新衣服过几天再穿,我怎么还会在乎新衣服。走进院子已经是一片哭声,看着所有围着爷爷冰棺的人大声的嚎啕着,我被不知几只手按着磕了头,我却只想去找找奶奶,看到她一脸落寞的坐在屋里,看到我却就全部的情绪出来,哭喊着说:“麟麟啊,你爷爷没有了,咱娘俩可怎么办啊”,我依然是麻木的,因为我自看到妈妈自杀后,对这样的突如其来的变故似乎每天都在脑子中重播,只是爷爷的去世,对我来说,是意外的,因为在我心理,他不会倒下,因为所有的事情他都可以解决,可我还是哭不出来,因为他走了,我连个哭的对象都没有了。
生平
根据奶奶的口述,爷爷名为单汝勋,因家族排位为汝,所以中字取此,名为勋,却少见爷爷介绍为功勋的意思,而是简单描述为员力勋,爷爷自1932年生人,家境贫寒,父亲一直吸食烟土,所以家中早早的便没了饭吃,所以爷爷远赴沈阳投奔沈阳的亲戚,并投入一家绸缎铺做学徒,看到账房先生极为受人尊敬,所以潜心拜入门下,但帐房先生眼光极高,不轻易收徒,但爷爷却连续三年,不间断地为其打扫卫生,打热水,倒尿壶。精诚之意打动帐房先生,所以获得培养,成为了一名会计,也自学写字,写的一手好字,远近闻名,后回到龙口家中,又主动成为生产队地一名农民,抚育子女,后因才能成为龙口市纸箱厂地会计,最高职位成为该厂地销售负责人,并在计划经济时代主动开拓市场,救活了全厂,把四个子女均从农村安排到国有企业,使他们成家立业,即使早逝在66岁,却在90年代勤俭积累几十万的积蓄,这是我后期能收到良好教育和生活的关键。
爱好
自我有记忆开始,爷爷已经主要退休在家,他的生活爱好,主要概括成养花、读书、写字、坚持锻炼。
养花的习惯让我们家每年的五一节时必定是周围各家的景点,家中一颗超过70年花龄的牡丹,经过爷爷奶奶的照料,每年都会盛开,其他芍药、君子兰等不计其数。翻开家中积累下来的十几本相册,一大半是爷爷站在花中与家中孩子的合影,不苟言笑的他这个时候的笑容总是很灿烂,现在想起来,他常在院子中劳作,却没有和他一起,真的丢失了好多的场景。
读书,最熟悉的爷爷背影,都是在读书,家中藏书甚多,最受爷爷喜爱的是一套黄色封皮的大书《资治通鉴》每年都会读一遍的他对历史如数家珍,也会用历史中的故事教育我,他常和我说,历史里有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秘密,读书就是让自己多活了几千年,那时的我完全不能明白,心里想的都只是让他允许我多玩一小时的游戏机。但现在我捡起了读书的习惯,每次举起书,我会想我坐在他身边,和他一起读书。
写字是我最大的遗憾,却是爷爷的骄傲,即使今天,每个看到我丑字的家人,都会跟我说,你爷爷那个字,再看看你,啧啧啧~爷爷写字,不只是一丝不苟,更是一种极度认真的负责表现,依然记得看过爷爷写的每个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看不到一丝的潦草,不管是在任何地方,即使是一个角落里的纸片,只要有字,都是工工整整。晚年的他即使在肺部的大手术后,依然坚持练毛笔字,一到过年,我就很期待家中的一个重要的节日环节,就是裁剪红纸,由爷爷写家中春联,以至于自爷爷过世后,我已经不能珍惜买来的对联了。
坚持锻炼,爷爷对于锻炼的毅力甚至都成了执念,我依然记得爷爷明天早上都会跑步往返几公里外的海边,晚上8点-9点在院子门口十米的距离来回“走步”,除非雨雪天气,雷打不动的坚持,自己也曾跟随过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各种自我接口放弃了,可爷爷没有任何松懈的可能,他甚至不需要任何的激励或者表达,就是如同吃饭睡觉一样,始终坚持。
爷爷的每个爱好在幼年的我看来都是无聊的,所以我那个时候一直都在逃离爷爷的爱好,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但似乎爷爷没有传统家长的那种要求,也会任我选择,可他一直跟我强调的只有一点,“什么都好,但做了就要做到透彻”
少言寡语
爷爷不是个因为满腹经纶就好为人师的人,家中很少听到他的声音,他总是默默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不轻易表达,也不轻易沟通,从没有一个场景是爷爷去找村里的老人聊闲天,只是在看书、写字、养花、锻炼中重复着每天的生活,但只要表达,就一定是掷地有声的,我深刻记得的是三次爷爷的表达:
你妈最重要
奶奶始终没有上过学或者外出工作过,是典型的家庭主妇,但负责家庭所有经济来源的爷爷始终坚持奶奶是家中最重要的人,他所有发火的时刻都是因为我的父辈四个子女表达出稍微对奶奶的不敬或者惹奶奶生气,1997年7月,我妈妈去世后,我父亲一直处于放纵的生活中,奶奶的挂念让他用过激的方式去发泄着不满,爷爷这个时候用少有的怒气训斥着我父亲,时年40岁的父亲如同做错了事情的孩子,被爷爷训斥了2个小时,最后哭着认错才结束。此事让我震撼的不只是爷爷少见的怒火,而是爷爷训斥中核心就一个主题,对错放在一边,你对你妈不尊敬,就是不行!奶奶60岁生日,花甲之年的爷爷会穿上西装,请上录像师傅(90年代很少见),面向家中所有人,朗读给奶奶手写的感谢信,从没有因为奶奶不挣钱或者奶奶是家庭主妇就对奶奶有一点点的轻视,反而极度重视让爷爷即使去世后的几十年,奶奶依然是家中最高威信。
用词要准确!
读书时,一到寒暑假,我都会一直在爷爷奶奶家居住,每天都会有课表一般的生活,每个小时都有独立的内容,劳逸结合,我们兄弟姐妹写过的作业爷爷也会检查,爷爷极度认真,从来不写作业的我也不得不完成爷爷的作业,94年的夏天,爷爷要求我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开始看小说的我,骄傲地用上了“罗曼史”一词形容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爷爷从来没有地训斥我:“不懂的不要乱用,每个词都是重要的,不能深究地学问就是垃圾”,我被批评的一阵恶心,原地晃悠起来,后来得知,那是原地中暑了,可见我真是往心里去了,此时也让我之后对用词格外用心的习惯一直得以保持。
让人把话说完。
爷爷作为厂里最有德望的人,常有以前的老同事,甚至是他的上级来看望或是请教他,我也会作为唯一听众坐在角落里去听,爷爷从不会轻易发表意见,始终是全场最后一个发言的,甚至是所有人把话都说完了,再思量许久,再寥寥数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爷爷一直会说,让人把话说完,然后再把自己的话对自己说完,然后再说出口,饭能多吃,但话要少说。
时刻用爷爷的目光“觉察“自己
除了奶奶,爷爷最爱的是我,这点我毫无疑问,作为家中的唯一的孙子,爷爷对我的偏爱是极为明显的,享受着一系列的特权,当然也有特别的要求,包括很小就承担起家里的一些责任,同时享受着例如吃饭可以坐在他身边,可以进入他书房等权力。但今天受到特别友人的启发,写下此文,对今天的我有着特别的意义。人因有自己的楷模而有努力的方向,今天的我可以从记忆中的爷爷处获得诸多能量,在自己不自信的时候(虽然其他人看不出来,但其实很多),想到爷爷看到今天的我,会觉得骄傲的,在张嘴说话的时候,今天的我应该学学爷爷说话的方式,多听少说等等,时刻用爷爷的目光“觉察“自己,会让我的生命,也更趋近于有意义。
也借此文,感谢这位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