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雪域高原绽放闽藏情深之花

7月10日,福建省第十一批援藏干部人才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八闽人民的深情厚谊,踏上奔赴雪域高原的征程。省委书记周祖翼在欢送座谈会上强调,要在援藏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书写精彩,把福建援藏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这既是对30年来闽藏对口支援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时期援藏工作的战略指引。当福建的“敢拼会赢”精神遇见西藏的“老西藏精神”,必将谱写新时代对口支援的壮美篇章。

牢记“国之大者”,扛稳政治责任。对口援藏是党中央从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长赵龙指出:希望大家胸怀“国之大者”、传承山海情谊,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朴朴实实做儿女,认认真真干工作,缺氧不能缺精神,艰苦不能降标准,在维护稳定、产业协作、改善民生、民族团结方面接续用力,学习西藏同志艰苦奉献的优良作风,弘扬福建人民爱拼会赢的精神特质,与西藏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奋斗在一起,书写雪域征程崭新答卷。对口援藏30年来,福建先后选派了10批653名援藏干部人才,持续支援林芝、昌都两地资金超50亿元,推动1100多个援藏项目落地,两地结下了深厚情谊,也结出了累累硕果。省委书记周祖翼勉励大家要牢记使命、恪尽职守、严于律己,以昂扬的状态、出色的业绩、严实的作风,在援藏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书写精彩,把福建援藏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聚焦“急难愁盼”,创新援藏模式。援藏工作要精准对接西藏群众的迫切需求,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新时代援藏工作已从“输血供氧”转向“造血制氧”。第十一批援藏队可以着力构建帮扶新格局:需求精准化,深入农牧区调研,建立“民生需求清单”,重点解决就医就学、住房安全等痛点;项目特色化,借鉴“福建茶产业+林芝高原生态”融合经验,培育藏药种植、旅游文创等特色产业;帮扶智慧化,运用远程医疗、云课堂等技术手段,突破地理阻隔。只有找准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契合点,聚焦“急难愁盼”,创新援藏模式,才能把福建的“水土”浇灌出西藏的“果实”。

锤炼“援藏精神”,锻造过硬队伍。特殊环境需要特殊担当。援藏干部要大力弘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作风,在应对高原反应、语言障碍等挑战中磨练意志。省委书记周祖翼说,我省第十一批援藏队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年军、战斗队。援藏工作既是使命担当,更是精神淬炼。要建立“三带三学”机制:带福建发展经验,学西藏传统文化;带专业技术能力,学基层工作方法;带为民服务情怀,学艰苦奋斗精神。福州援藏医生李娟三年如一日扎根边坝县医院,用精湛医术守护群众健康。只有把心贴近牧民帐篷,脚沾满高原泥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只有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一线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真正锻造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援藏铁军。反过来说,援藏计划也为干部成长搭建了实践舞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第十一批援藏干部肩负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任,始终牢记省委书记周祖翼“修炼党性、淬炼能力、锤炼作风”的嘱托,在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征程上,继续书写闽藏携手的动人故事。当福建的茉莉花与西藏的格桑花共同绽放时,必将绘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美画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