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其最高境界是知己。
百度百科上如是说,我觉得解释得很好,对于朋友之间的友谊,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产生友谊肯定得在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如“雪中送炭”,大多数友谊都是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人遇到了困难或处于尴尬处境中,另一人主动伸出援手,被帮助者出于感激,助人者出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悦感,双方很容易产生友谊,并建立起长期的友谊关系。另外,也有一部分友谊是建立在有共通性的认知关系上,如“志同道合”,这也很常见,双方因有相识的观点、兴趣爱好或利益关系时,易结成同一阵线,这是人类的本性。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需要朋友的。从原始人类开始,人就有寻找伙伴的本能,因为独木难支。我认为产生友谊的条件主要就以上两种,但是,维持长久的友谊,就得需要一些其它的东西。
2
一个人一生中很难遇到一生的朋友,大多都是一时的朋友。想要维持长期的友谊,必须得有共通点。这个共同点不一定是相同点,但一定是两方关系的一个联系点、平衡点。志同道合,这是长期维持友谊的一种情况。双方拥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观点,这就很容易产生交流,并且进行长期的交流。比一般朋友更近一步的,就是老友了。何为老友?即老朋友,“老”字说明了时间的长久,这种关系由普通朋友进化而来。时间久了,双方的友谊更加深厚、更加稳固,自然也就变成了老友。
3
当然,还有更近一步的关系,也就是两个人友谊的最高境界----知己。这种关系很难产生,我觉得它产生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像朋友进化为老友一样,由老友再进化为知己;而另一种,便是如伯牙子期般,一见如故,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但这需要机遇,更是难上加难。老友与知己有何区别?老友是两人产生了长期稳定的友谊,其中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有很大几率的。但知己不同,知己是懂你的挚友,是你一生的朋友,尽管时间产生老友,但却不一定能产生知己。不需言语,只需一个细微的动作,知己便能明白你的心意,或许你自己也没察觉到。
古往今来,知己的故事流传不少,伯牙子期便是其中著名的故事之一,这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相传,伯牙喜琴,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总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古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我想也不过如此了吧。
4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愈发的频繁,灯红酒绿处、推杯换盏间,表面上会产生许多朋友,但真正称得上朋友的又有几人。而那些“平时看不见,患难时就出现;得意时找不到,失意后给依靠;跌倒了,能扶你起来”的真朋友,你又是否珍惜?真真假假,时间会给你答案;冷冷暖暖,遇事后会让你明白。
朋友,不在于交的有多少,而在于真心的有几个!
2017.2.27
11:1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