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倒茶

凡是和【道】能扯到一起的,我都认为有点需要敬而远之。

当然,这种认知也是逐步形成的,有个变化的过程。

比如喝茶这个事儿。

小时候,看着父亲一个大搪瓷茶缸,一缸水大半缸茶叶,偶尔尝一口,瞬间觉得苦涩难耐,从口感上,觉得还不如酒的味道容易接受些。

那时会觉得年龄大的人才喝茶。

后来慢慢地发现是因为可以喝茶的年纪缺少条件。

再后来发现最初的认知其实依然是对的,只不过那个需要的【大】,不是人的年纪,而人的阅历。

此前也看过茶经茶道类的书,这回再看了三联生活周刊出版的《茶之道》之后,觉得这才是对茶感兴趣的人应该看的书。其实里面只是一篇篇茶者或者和茶有关的人,对于茶的感受与心得的汇编。跨度从茶叶的基础知识、饮茶习俗的发展、从采茶到泡茶、从喝茶到卖茶,从日本茶道到中国茶道,从千利休的茶道,到卖茶翁的,再从台湾的茶道,到潮汕功夫茶,甚至还论及了茶具的演变和发展。

以前一直觉得各种场合下听到的茶道,总是怪怪的,入席、坐姿、手势、闻香、品茶,虽然茶馆都是幽静的(除了听戏的那种),但看客如我般,总是倍感压抑和僵硬。如今从这本一人一篇,一家一言的大杂烩当中,终于得到了解释(解脱)。其精髓其实不在其他,在术与心!

茶道是啥我估计再看20年的书,喝30年的茶也不一定能说的出来。

但术与心,一定是关键,不只是关乎喝茶,而且关乎万事。

就好像学车的时候,换过四个教练,每个人都教的不一样,导致我过程表现的一塌糊涂,直到最后自己强行记住了关键的几个动作名称和顺序,最后顺利过关。但自己的驾车现在靠的不是技术,而是坐在车里,就和车是一体,我转它转,我停它停,向高山知可至和不可至,临深渊则明白可行和不可行。这个时候大致是术心都有。

喝茶也一样,正常情况下,也应该是先术再心,先有对茶的基本了解,对冲泡技巧的基本了解,对规矩的基本了解……一堆了解和掌握同时,在从心意上去品味茶,去喜欢茶。到最后,心术都有,也心术都忘,喝茶就是开心,就是放松,就是物我两忘,也就喝出了自在来。

对于规矩该弃就弃,该抛就抛。

这时再回过来体会哲人诗人们的话语,可以会心神通了。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个是画竹子那个老哥哥说的。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这个是埋在龙门对面香山上那个喜欢美女的诗圣说的。

甚至连骑青牛出函谷关那位老人家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个时候听起来也容易明白了。

不过,最后还是觉得台湾那个官二代兼富二代说的最准确,他认为若追求茶道有五个重要条件需逐次满足:

1、 有钱;

2、 有闲;

3、 有探索精神;

4、 有学识;

5、 有哲学思辨能力;

其实这五样,我只记住了有钱、有闲、有哲思,其他的两个看过去也就忘了,印象不深。

但这前两样,我绝对是认可的。这俩玩意,缺一个都不行,就好比此次看书过程中不断换着杯子喝茶,因为杯子的器型不一样,对于聚茶香的能力差异就表现的巨大。想来,若是用我父亲早年的搪瓷大茶缸,估计以我这笨拙迟钝的嗅觉和味蕾,应该是决难有机会体会茶香茶气的这般享受。

再说这“有闲”,因为讲究茶的术是为了让茶滋味体现的更好,可是追求的术越多,需要的时间自然就越多,若不是自己平日里总是独处,宅性无敌,怎么得来这闲工夫去搞那些慢工夫出细滋味的东西。所以喝茶,总还是要有闲才行。而且得是真闲,若只是忙里偷闲,这个茶怕是吃不出个真自在来。

至于哲思能力,我同样也认,但算不算哲思我不知道,至少花了这么多功夫去研究去学习,反过来又推翻自己部分旧有的认知,再形成自有的想法,这若是没个几毫克的哲思脑细胞,怕也是坐不到这里,整出这么一大篇废话来。

最后,还是得说,当可追求的乐趣变得稀有时,就是该到喝茶的自然时候了。配合荷尔蒙分泌量的下降,好奇心的减弱,求胜心的暗弱,一切又可以导回到食色性也的论调上,当强诱导因素无可抓,与抓不到,都不用劝,茶趣就自然而然的来了。

一人得神,独啜曰幽,这中国古人所说的品茶乐趣,已然心领神会。

读后感就此完成,来吧,倒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茶和茶道的源起 中国茶,历史悠久。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认为起于上古,有认为起于周,有认为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
    一时之秀阅读 1,104评论 1 11
  • 不知道你们是否会在某个深夜,想起了过去的自己。 工作已两年有余,对自己、对人生开始有了很多的想法。有时会在感概,如...
    苏格拉底儿阅读 124评论 0 0
  • 盼得君子风雨来,既见君子胡不喜? 闻汝自远方而来,赴俄社一面之约。 一向年光有限身,此来这般莫辞频。 春意已深时光...
    夏浟子阅读 335评论 0 1
  • 十年前,旅游还不是那么大众化,人们提起云南,总会联想到“白。粉”。记得刚去云南上学时,寒假回家,总有人开玩笑,能不...
    孙晓丽阅读 350评论 1 2
  • (二十三)甘斯威尔/大学城 2014年1月2日(阵雨)每天我都起得比较早,一般在6点左右,有时在5点左右就起床了。...
    闻丁阅读 38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