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大早就看到我们妈妈群里面两位妈妈晚上讨论的关于孩子“巧言令色”的一些行为,从而引发了关于第二个孩子往往比大宝更会懂得如何争取自己的权益,二宝会用父母都不忍拒绝的一些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估计在大宝那个年代,是不需要争取就可以唾手可得的,甚至是一家人都会把最好吃最好喝的东西留给他吃,而如今有了一个竞争者,而且父母有了第二个孩子就不会像第一个那么的小心谨慎,而是更自如的养孩子,那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个会察言观色的,加之又有天生的年龄优势,无论主观还是客观,大宝在家里都处于某种程度的弱势群体,他不懂得如何去得到一个她想要的东西,而还是和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手里要过来,对很多成人根深蒂固的要“大的让小的”的潜规则,的确是不好过的日子。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都是相对公平的,因为都缺,而且家里的老人还有发言权,有家里的规条,该吃就吃,不该吃就不吃,也没有多少的自主空间,而如今,物质越来越富裕,什么都不缺了,反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成为了稀缺资源,而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感受,对父母而言要求是比较高的。加之大宝没有被环境训练的要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他们心中觉得被二宝抢了自己的关注度,抢走了父母的爱,这对父母而言的确是一个挑战。
其实,反推回去,现在独生子女的问题,何尝不是环境的问题,而不是教育方法的问题,当一家之中是若干个成人在服务一个孩子,而没有了任何同辈和他在互动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如何用孩子的方式去参与一些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懂得遵守规则,如何在确保自己的权益时,选择用合适的方式和策略,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但这个事情不是,父母花多少钱就可以在培优班学会的,也不是父母学多少育儿的理念就会恰如其分的引导好孩子,更不是背了多少本国学的经典,就知道仁义礼智是什么的。
在《教养的迷思》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有限的,父母对子女肯定有影响,但是那个影响在哪个地方做了工,你是无法评估和判断的。甚至说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都是未可知的,那么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估计这是最大的一个公众催眠。孩子绝对不是父母的复印件,他们的相关性有多大,这都是无法验证的,认识一个复杂的动物,他不仅会学习,会思考,会反思,会解构,也会重建,他每一天都在迭代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所以无法给成功的教育和成功的人一个明确而不存有争议的定义。
那么作为父母,我想最核心的是给孩子构建适宜孩子社会化的环境。人就是一个高级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领地和生存的生态环境,在环境中,要具备生存的能力和某些技能。那么,我们的孩子作为这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在资讯泛滥的这个时代,让孩子逐步拥有进入这个社会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基础就是是生活的能力。这个原本应该是一个动物天性,却被我们过度服务的家庭环境给剥夺了,这是一件很可怕和可悲的是事情。
感恩每一天我们在精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