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知来处(生),知归处(死),但就是不知走向何处?

网上有一句话,合群是内心的孤独,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表面上看翻江倒海,神通广大。其实真正沉静下来,再一看,啥都没有。

成功的人一定是孤独的。

因为成功的人不会热闹,热闹的人不会成功。

古语云:高处不胜寒!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张口闭口,想要成功的人太多了,但是越活就会越发现一个道理:你就是你,他就是他。

影视演员陈道明有一句话:“我奈何不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奈何不了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西游记》中,走在西天取经路上的孙悟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一个道理:我当年为什么要闹天宫?

正是因为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孙悟空亲手结束了,过去的自己那个过去的自己就是六耳弥猴,也就是书中所谓的“二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也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

我们现在做一个假设:假设孙悟空大闹天宫成功了,如愿以偿地坐上了玉皇大帝的宝座。

那么,孙悟空这个玉皇大帝能不能带领三界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他能不能比原来的玉皇大帝更英明?更神武?

他能不能管理好三界?真正做到三界之主的状态?

三界能不能在孙悟空的管理下井井有条、海晏河清呢?

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因为吴承恩,没有想明白这一点,所以说让孙悟空被压五行山又保着唐僧取经这个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为何?因为作者想要找一个答案。美猴王也想找一个答案,孙悟空更想找一个答案。
为什么想要找答案呢?因为他们没弄明白一个问题:我闹腾这么一场,究竟为了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

……

……

时至今日,很多读《西游记》的读者都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你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你根本看不懂《西游记》。

但是这个答案又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

正如著名演员六小龄童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路上的行者,都要历经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难。”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找到这个答案的那一天,就是你自知、自明、自觉的那一天。


曾几何时,听得人讲:《西游记》就是一部江湖。
不错,他是江湖。每个人都要步入江湖。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爱莲说》中有一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网络上有一句话:愿你归来时,仍是少年。


清明小长假刚刚过去,当时回家上坟祭祖。


站在墓地中,不由得心生感慨:人这一生,纵然是刀光剑影快意恩仇,最终都是一个下场。

这就叫做殊途同归。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这一生,跟西天路上的师徒五人一样,都在向前走路。


这条路知来处(生),知归处(死),但就是不知走向何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