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间为什么会矛盾重重?因为有两句最大的谎言一直被人信奉追捧着。
其中一句据说是婆婆说的:“我一定会像对亲闺女一样对待儿媳妇”。
我是婆婆,很惭愧做不到把儿媳妇像亲生女儿般对待。这倒不是说我是个恶婆婆或者对儿媳妇很刻薄。
相反,我对儿媳妇还特别好。每天一日三餐,洗衣收拾房间,接送孙女上下学。甚至厕所垃圾都给收拾的干干净净。儿媳妇也没有把我当做外人,寝室门从来不像有些人家里总是关着的防着婆婆。
主要是我觉得把“儿媳妇当亲女儿”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妈妈对待女儿那是一种天然的有血缘关系的母爱,见证过她成长的点点滴滴,她有哪里做的不对,妈妈抬手可以打,张口也可以骂,甚至气急了可以把女儿赶出去。
儿媳妇,是一个已经成年的陌生女子跟随儿子来到家里,虽然她嘴里喊着妈,你也喜滋滋地答应了,心里也想着“我要好好地对待她”。
可是你能感觉的出来,那一声声“妈”是礼节性的,怎么都没有喊她自己妈妈那种撒娇,任性,发自心底的爱意。
即便是在一起生活了几个月、几年以后,就算你俩没有红过脸,也没有吵过架,外人看起来关系也很和谐。
但是也不可能有融入骨子里的自然亲情。婆婆对儿媳妇好,只不过是看在儿子的份上,因为她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就对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孩子好吧?
我有个朋友结婚十年间和婆婆关系特别融洽。老公出轨两口子离婚,婆婆拉着她不松手,流着眼泪说:从今往后你就是我女儿,以后经常回来看看孩子,顺便看看我们。
她出去打工一年,想孩子了就提着礼物去前夫家里。前婆婆打开门看了她一眼冷冷地说:“孩子上学还没有回来,你去学校找他们吧。”
朋友说“我也来看看你,这么多年你帮我带娃辛苦了。”没有想到这个自称把她当女儿的前婆婆说了一句:“我和你又没有关系啥的,我是给我儿子带,又不是为了你。”
朋友说本来想喊她一声妈妈,看她这个态度就转身离开了。
所以永远别相信婆婆会把儿媳妇当女儿,她对你好是看在她儿子的份上。
明知不能把儿媳妇当亲闺女,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
一是基于想搞好家庭关系,让本就复杂的婆媳关系简单化。
二是像我这样的婆婆,自己的儿子是独生子,有儿媳妇以后会对她好,希望小两口家庭和睦。
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不可能像母女一样怨怼或者在她面前发泄不满情绪,哪怕是心情不好也要面带笑容。
稍有不慎,婆媳矛盾自然就出来了。
第二个就是儿媳妇说:“你现在怎么对我,等你以后老了,我就怎么对你。”
朋友和儿媳妇发生口角,说来我这里散散心玩几天。刚住了两天,她儿媳妇一个电话,她就忙不迭地又回去了。
她说,不能和儿媳妇闹的太僵,以后老了还要靠她呢!儿媳妇说“你现在怎么对我,以后你老了我就怎么对你。”
朋友是个很贤惠的人,每天做好早饭,给二个孙子穿衣喂饭送去上学,买菜做饭忙个不停。
儿媳妇没有工作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出去溜达一圈回来吃午饭。最多就是下午接娃放学,晚上辅导作业。
杨绛先生说:婆婆对我好不好,我根本不在乎,她对我好,我给她养老,这叫礼尚往来;她对我不好,我对她爱搭不理,这叫因果报应;我和她之间就两个字“情份”有没有全凭她自己。
杨绛先生这句话,对于懂得感恩的儿媳妇来说也许有用。但是对于自己生的娃都不愿意管,把婆婆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的儿媳妇来说是真没用。
她反而处处用这句话来道德绑架和要挟婆婆。
试想一下:她现在年纪轻轻就好吃懒做,对婆婆挑三拣四,对家庭没有责任感。你能指望将来老了,她突然变得贤惠通情达理孝顺你?
我这不是挑拨离间,让婆婆不去帮儿子儿媳妇家里做事,是想让婆婆明白别被“给你养老”这句谎言给骗了。
现在抱太大的希望,以后会更失望。
“爱是相互的”,也是相互付出的。婆媳之间,能够做到相互理解包容就好,不用太亲密。就好像二只刺猬,靠的越近越容易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