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的核心,是学会做人


4月6日上午,在局统一安排下,学校所有教室新建黑板安装完毕。我相信,开学后,这将有力地支持分组教学向纵深发展。

三十多年一直在课改的路上摸索的我,很清楚,对于学生的培养,分组教学是最能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手段。

我从1986年参加工作后,就开始注意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就是把教学分成六个环节: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几年尝试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我总感觉缺少什么,大多时候,好像拉重车上坡看不到终点,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

1997年从高中调入一所初中时,我对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很感兴趣,正好也是班主任,进行了几年“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方式,效果也不错,但没办法深入开展,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一个老师的层面,不可能调动全局。

2006年我任教务主任。局教研室让搞《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第二年接触了中央教科所韩博士,然后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在实验中学进行分组教学。那时还年轻,热衷于模式的开展,也缺乏对分组教学的本质认识,一年多后,阻力越来越大,最后被局主要领导叫停。

2011年,我到乡镇中学任校长。当时正赶上市局“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的开展,我便在全校范围内,彻底推进分组教学。每个班大量钉了黑板,配备了书橱和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每天的学习进行量化考核,周总月结。农村的孩子比较容易管,上手也很快,我又结合了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对老师的考核也进行量化,那几年的成绩一直很好。

但后来的老师调动太过于频繁,很多时候缺老师,临时抓的代课老师素质低,有时就出现空课现象。另外,新老教师交替,也交替不了分组教学思想,每年的新教师培训,都会投入大量的工作。同时,2012年暑假这所中学撤并后改为小学,初中和小学的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便要求各班根据自己的意愿,直到现在,有几个班还是坚持了下来。

2019年9月份的一个下午,分组教学的鼻祖崔其升来到肥乡,我去过杜郎口两次也没有见到本人,这次却弥补了这个缺憾。崔其升在英才学校讲过后,我们又跟着到了大名曙光小学。听了这两场报告后,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搞分组教学这么艰难。

很多时候,“拿来主义”要不得,比葫芦可以画瓢,但会形似神不似,画虎不成反累犬。要搞分组教学,首先学会做人,让学生学会做人,老师先会做人。

崔其升说,一些教室的凳子摆放不整齐,这不是个小问题,这是一种操守。一个卓越的人,无论干什么都是精益求精,干任何工作都要全力以赴,不给自己留后路。不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认为好好干工作吃亏,不认真工作才是对不住自己。千万不要把工作当儿戏,玩忽职守就是糟蹋自己的命运。

海南五指山的一个学校,要求吃饭后盘子里不能有一粒米。有一个老师当着面把吃剩的饭菜倒进泔水桶,盘子上还剩一颗米粒。崔其升让他吃下去,他却用大拇指和食指捡起来碾碎,当即被开除。还提到一个老师用抹布。本来抹布四方折叠齐整,用了一面再用另一面,既干净又方便,可这个老师非要把抹布团成一团。这位老师也被开除。

崔其升讲话前,由于我坐的位置紧挨着会议室前门,他看了我一眼,我明白他是让我关上门。但门锁已坏被拆去,我示意了一下门坏了关不上,崔其升便转过头去。结果在讲话中对这个现象提出了批评。一个学校,任何地方有了问题,都要及时修整。不要认为教室墙壁上有蜘蛛网,地面有点垃圾无关紧要,这都反映了你有没有用心在工作。

崔其升谈到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宿舍,经常三天两头检查,带着录像机,如果发现被子不整齐,就罚500元。一个老师开到学校的车上有泥,当场被罚200元,因为他影响了学校形象。

这些实际上是教师个人素质的体现。一个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随随便便,得过且过,到哪里都不会被人看起。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谁认真工作,谁这一生就很扎实,有素质,走到哪里都有人举大拇指。

身教胜于言教,更多时候,学生不是看老师怎样说的,是看老师怎样做的。

2019年元月,王海燕校长到东漳堡中心校主持工作,对各学校全方位的工作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工作雷厉风行,很快扭转了懒散局面,分组教学也逐渐进入深水区。

早上值班老师习惯性提前到教室,结果几个学生跟老师较劲,起床铃响前就到教室学习。晚上熄灯后每宿舍8个人分成两个组,互相监督,每次查铺位时,经常静悄悄,老师也只好轻手轻脚。

预备铃响,学生全部进入教室,每个小组长检查学生背诵,时间三分钟。背诵的内容是中心校统一制定的,每周更换,涵盖语数英等科。小组长也是每周轮换,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在这个世界上,你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没有谁是永远高高在上的。对于不会背或不流利的组员,组内有专门的记录员,下课后接着背,直至过关。背会的可以去玩游戏,让不会背的眼馋。

之后的四分钟,是各小组出代表讲故事,有评委对讲的内容、眉目体态、声音饱满流畅等进行打分。

评委是每组一名,既为其它组打分,也为自己组打分。这时,考验的是一颗公平心,就像你肚里很饥,守着一大筐馒头,考验的是你的定力,你做人的坚守。

我们这里有个小预备,就是每节正式上课前三分钟响次铃声。这时,老师和学生都要进入自己的位置,进行课前必要的准备,保证一上课就进入高潮。

每个班级都有班内口号,大家立正,眼睛凝视讲台黑板的中缝,字字铿锵,声音要大,喊也行,反正是刚加固的楼,震不坏房顶。

上课铃响,主持学生上讲台,出示学习目标,开始新课导入,分发导学案等,就进入分组教学程序。只要学生能处理的,就完全交给学生,老师的职责,是俯瞰课堂,对出现的种种“意外”,及时进行调控。

下课了,除了需要上厕所的学生外,组员要找组长背诵过关后,才可以自由活动。组长若也要上厕所,则由老师来兼职。这时候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自律。有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一下课就找借口往外跑,被同组同学监督到,就要写五百字的说明。

建立的小组,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结合学生实际,安排的相对固定的组织。每个小组可四人可六人可八人,设立一个小组长和一个副组长,但不固定,定期轮流。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职责,组长副组长组员之间,互相监督,每个情况都要记录到小组活动手册。

小组的功能涵盖学生的上课、课间、背诵、作业、纪律、卫生、就餐、就寝等各个方面,对学生是全方位立体化的要求。每个学生的肩上都有重任,在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

所以说,单纯的说教,很难感动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提早学会管理自己,学会管理别人,在管理的过程中体会到做人的艰辛,这才是怎样教会学生做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