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缩语。
【含义 出处】
一只蝉在树上鸣叫,吸引了一只螳螂过来,想要吃掉这只蝉。但是这只螳螂不知道的是不远处有一只黄雀也正在盯着它,想要吃掉这只螳螂。
比喻不知潜在危险、目光短浅,没有远见,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告诫人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身后的祸患。
《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春秋时期,吴王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那么吴国后果将不堪设想。吴王很固执、很恼火,于是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并且命令说:"谁胆敢来劝阻我出兵楚国,我就将他处死!"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这位少年知道自己地位低下,劝告必定没有效果,而且吴王下了死命令,劝告只会被处死。于是这位少年每天清晨,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好几个早晨。
终于少年的行径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
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这只蝉高高的停在树上一边放声鸣叫,一边美美地喝着露水。这只蝉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只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想要去吃掉这只蝉。这只螳螂也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这只黄雀伸长脖子,也想要吃掉这只螳螂。这只黄雀也不知道我拿着弹弓正在候着它、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这三者都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及到自己身后的祸患!”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吴王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例句 应用】
小偷在公交汽车上猖狂作案,岂料被一个正在执行公务的便衣逮了个正着,这真是应验了一句古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条小鱼吞下了小虾,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只翠鸟正向它冲下来。
【近义词】
鼠目寸光 急功近利
【反义词】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成语接龙】
螳螂捕蝉→蝉联往复→复旧如初
螳螂捕蝉→蝉不知雪→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