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与面

梅江老家人爱吃饼,对面条似乎不那么上心,除了暑热天,吃面容易出大汗外,估计还有别的更深层次原因。

墩头集镇上,面馆老板娘日日守着那口锅,水汽蒸腾里,时常显出几分倦怠来。她:"还是烧面最省心,浪费少,不用那么早起床。"话虽如此,却总不免叹一口气,"只可惜梅江镇墩头集镇吃面的人少,邻近马涧集镇,吃面的人比较多。"


我想,这其中的道理,未必不是梅江老家人的一种实在。饼厚实,能填饱肚子;面条细软,滑进肚里,不多时便消尽了。梅江老家人勤劳,终日劳作于田间地头,饱肚才能干活。面条消化的快,干活长了就会饿的。这道理,如同他们黝黑脸上的皱纹一般,朴素而分明。

五元一碗的面条,在别处或不算什么,在梅江却要被人计较。干活的人捏着汗浸的钞票,心里盘算:一张饼不过两三元,却能支撑半日;一碗面下肚,不到两个时辰,腹中便又空空如也。这账算得精细,算得刻骨,算得全无浪漫可言。然而,这便是生活,是泥土里长出的经济学。


老板娘的面馆,生意清淡时,她便倚在门框上,望着街上行人。那些脚步匆匆的,多是外乡人;慢悠悠踱步的,十有八九是本地人。外乡人偶尔会进来要一碗面,稀里呼噜吃完便走;本地人则往往绕过面馆,径直走向卖饼的摊子,买上几个,揣在怀里,继续他们的营生。


我见过一个老汉,每日清晨必买三个饼,一个当场吃下,两个塞入在薄膜袋里,带回家。问他为何不吃面,他咧开缺了门牙的嘴笑道:"面是水货,不熬肚。"这话虽粗鄙,却道出了实情。梅江的土地不丰饶,梅江人的日子不宽裕,他们的选择,便如同他们的言语一般,直白而务实。


偶尔也有年轻人进了面馆,多是些读了几年书的后生。他们吃着面,眼睛却瞟向窗外,仿佛那碗里盛着的是外头的世界。老板娘对待这些顾客格外热情,或许在她眼中,这些吃面的年轻人,与那些吃饼的老主顾,分明是两个世界的人。


然而大多数梅江人依然固执地选择饼。他们的选择,与风雅无关,与滋味无涉,纯粹是为了那一点实在的饱足感。在这片土地上,空谈风月是要饿肚子的,唯有实实在在的饼,才能撑起一天的劳作。


面馆的老板娘依旧每日早起烧水,准备面条。即便生意清淡,她也不愿改做饼铺。问她缘故,她只说:"习惯了。"习惯二字,何其沉重。或许在她心中,那放在盘子里薄膜下的生面条,承载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坚持。


梅江人的实在,就藏在这饼与面的选择里。他们不是不懂享受,只是更懂得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314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958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410评论 0 2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546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