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束微光,竭尽毕生精力,为了这个国家的教育。
当昨晚于北京返沪的动车上获悉噩耗时,我的双手颤抖不止,我很难以想象前一晚仍在奔走呼号教育公平的教育家就如此猝然地溘然长逝,甚至没有留下一句叮咛。然而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她的嘱托,和未竟的事业。
她是李涵,国家督学,原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长。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曾被授予河南省十佳校长。她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德育创新,尤其是在河南这样应试压力巨大的区域,学校2004年在全省率先取消了早晚自习和双休日、节假日补课,开始了有效教学的探索;而直至13年后的现在,有多少学校能够有勇气做到?
《中国教育报》报道学校改革举措的前言中这样写道:“因为采访班级组改革,记者来到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而当真正走进这所学校时,记者发现,这所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远不止于此。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学校每一项改革几乎都是伤筋动骨式的、不断逼近教育内核和顺应学生发展天性的教育规律探索过程。”
李涵校长就是这样的一位教育家。
“李涵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与一些农村学校建立起友好联系,把高质量的教育切片通过网络传到农村,让农村的孩子同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她相信,教育公平将因网络而实现。”
——原载于2014年1月29日《教育时报》
您是第一位拟定网络扶智、教育扶贫详细操作路径并积极推动落地实践的领导。
2016年9月1日,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扶贫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发挥省属实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河南地区初中阶段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对省教育薄弱地区的精准教育扶贫,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在校长李涵的带领下拟定了《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助力精准教育扶贫工作计划》,此工作计划的第一站即链接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与三门峡市教育系统,推进区域教育精准扶贫。
2017年6月30日,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三门峡市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案例研究研讨会顺利在义马市千秋学校落地,在您的联结下互+计划深度携手三门峡教育助推区域优质均衡,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高效的行动力和持续的互联网思维让三门峡市各区县的互联网教育如火如荼,“美丽乡村小学”网络公益课程促进乡村教学点开足开齐课程、跨区域的网络教研、区域名师网络课堂、学前教育优质课赛课、综合实践活动展播等等,每一步都做得扎实而深入。正如您三年前的希冀那样,高质量的教育通过网络传到了农村,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乡村孩子来讲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这正是您的理念。而这一切源于一年前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启动与三门峡市“教育精准扶贫”的联结,以及您持续地奔走和不断地推动。放大区域特色优质教育资源,链接跨界的力量,激活教育内在发展的驱动力,进一步增强网络名师工作室和区域共同体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互联网+”时代下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全区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我始终记得您说您相信“教育公平将因网络而实现”,但那天晚我给您汇报好消息,您后来就一直没回复我……
“教育不改变,有人会去改变教育;教师不改变,有人会去改变教师。”
——李涵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我还记得您在2016届学生,也是您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您说“因此,我们的学习要做好这样的准备:胜任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不存在的科技,解决还未曾想到过的问题。” 您一直认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而教育的革新实在太慢了,日新月异已经不足以表达这个时代的变化,分分秒秒才最贴切于这个时代。
您说,这个社会分分秒秒都在发生改变,同时,新技术在改变我们的教育,把老师从一遍一遍的重复讲解这样过程当中解脱出来,一切以班级授课为基础的,教育实践,教育管理,包括学制设置,包括教师资格,教师身份的确立,教师专业成长和目标都将重新定义。
我正思考著名的“乔布斯之问”,即“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我认为其原因在于大量信息技术的投入背后却未匹配足量的教师成长投入、高度重视学生课堂展现的同时却未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您提到的,教师将从重复讲解的过程中解脱出来,并重新定义身份、专业和目标,互联网时代不会让教师“失业”,反而会赋予教师更重要的职能——激活学生成长驱动与学习能力。然而未及与您探讨观点正确与否,遗憾尤甚。
您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互联网促进教育公平发布会”上的演讲振聋发聩,主题即为《互联网时代教育精准扶贫的新出路》。互联网时代如何将教育的情怀和教育的目的转化为可以操作的互联网行为;精准导向如何在教育扶贫中以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情;教育扶贫如何让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您说您的梦想就是——在中国教育改革舞台上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更加自主学习,让教育带给更多的希望,能够让我们的老师更加有尊严。
我难以忘怀。
“全新的‘教育人’已经诞生了,我定义的是由具有教育情怀、跨界整合、优势互补需求相契的专业合伙人,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方式来推动教育改变。”
——李涵 基于核心素养的名师网络公益课程发布会
作为教育领域的晚辈,能在初出茅庐的年纪有您的教诲,实在是莫大的福分。因为从您身上始终可以学到的,是教育者的使命和担当。您特别提到“如果说是19、20世纪老师都是教的专家,21世纪的老师必须成为学习的专家”,您对教育的忧虑尤甚——
我们的教育供给侧来了,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做好了准备?
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多的教育方法和探索空间、面向更多不同教育对象的舞台将展现在我们的老师面前,我们的老师是否能支撑这样的教育发展速度和力度?
在农耕时代老师学几年就可以教一辈子,在工业文明时代老师学十几年就可以教一辈子,今天是互为师生的时代老师只有学一辈子才可以教一辈子,老师群体能否适应这样的转型?
不禁引人深思。
从您提出教育精准扶贫计划到三门峡市农村小规模学校“互联网+”发展联盟筹备,共享区域优质课程,实现教育资源共建;从火种到火焰,从星星之火到星火燎原,河南教育正在中原大地实现着“互联网+区域教育”新突破,并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作为“互+计划”,这样一个致力于用互联网促进优质均衡的教育公益项目,与您相逢的时间仅仅一年有余。这一年很短暂,抑或很漫长,从入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扶贫“双百”项目助力国家教育扶贫,到世界互联网大会现场发布“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到IT领袖峰会前夕集聚社会各界优质资源发布“基于核心素养的全国名师网络公益课程”,到联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乡村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每一步都有您的见证与指导,而每一步亦很扎实,因为我们彼此都笃信,教育公平将因网络而实现。
您说——一年多来,我见证着“互+计划”的诞生,从一个小婴儿用一年多的时间成长为巨人,由此我感觉互联网的力量之大,真是不可估量。这个巨人正在不断地聚集能量,当它强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自组织运转,就可以给教育带来清流和新风,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和成长,给家庭带来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中华民族再次强盛和伟大。
感恩有您。
每次与您聊天毕,您总是催促我早些休息、注意身体,而您在退休的年纪却每天伏案至凌晨三点四点,您笑着说,这是命;您始终在为教育均衡奔波,始终疲惫,却始终不舍得多休息哪怕一会儿,您督促了所有人,唯独忘记了督促自己。作为晚辈,我难以表达对您的感恩,难以表达内心的悲恸,只有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把这份事业做得更好。教育公平终将实现。
李涵校长,给您道一声,晚安,辛苦了!
早些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