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萌20》是第二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整本书很厚,有500多页,花了我将近十个小时。
一方面书本来很厚,字体也有点小,另一方面有些文章生涩难懂,尤其是散文,整篇文章下来看得云里雾里。我由衷佩服写散文的人,因为我总觉得他们高深莫测,把文字写得很含蓄,让身为读者的我们去猜,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书中大部分是初赛文章,还有八篇复赛文章。文章涉及的内容很广,有青春的,有科幻的,有家庭的,有回忆的,还有莫名其妙的。
但大部分都是写实文章,记录生活中的矛盾,感情,以及自己的想法。
我真心佩服这帮写作天赋极高的人,其中有些人写青春小说我也看不懂结局,故事的反转让我不知所措。不知是小说故事与我的生活相差极大还是我阅读能力弱的缘故,我总是难以跟上作者的步伐,经常被丢在故事外头,甚至文章开头我就追不上去了。
为此,我懊恼不已,于是,决心多读书,大佬就是大佬,潜心修炼方可追上他们。
2,
事实上,我在高三上学期买了《萌18》和《萌19》。显然,我当时打算参加第二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买这个只是为了了解获奖作品是怎么样的。
说实话,我当时是功利的。“历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者,多为14所名牌大学自主招生所录取,大赛为众多有个性有文学创作力的年轻学子,开辟了一条通往名牌大学的新通道。”
如果没有这句话,我可能不会去参加吧。不过结局跟没参加一样,我属于九万分之八万九千七百分之一。如此悲惨的结局。
我当初买萌芽杂志,只是萌芽杂志社是主办方之一。我买了好多的《萌芽》,里面的文章生涩难懂,不比《意林》简明易懂,常常看不进去。
室友取笑我,“他啊,要看高深一点的杂志。”
不过,买萌芽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我当时应该有晚期的拖延症,大赛3,4月份启动,直至11月25号都可以投稿。我硬是在最后几天才匆匆忙忙投出我的文章。
当然自己没有经验。我暑假构思了一篇写实文章,就仅仅限于构思,一字未动。等到高三开学,才意识到没有时间写了。后来,又拖了几个月,原本国庆想写的,又是被节假日综合症耽误。
想想自己怪不得没进,要是进了,对其他人多不公啊。
初赛是自己写的文章,投到上海的指定地点,有专门的评委评判。体裁任意,主题随便,我当时想了几个主题,有关于老人的(老人?老人!老人。),有关于学校外小摊的(生活的burden),有关于无奈的父亲的。(坟边上的父亲)。
前面两篇文章模仿的味道有点重,不敢投,最后选择最后一篇。
我记得那天是期中考试考完的两天假期的第二天早上,我去学校门口打印店打印文章。打完之后回寝室,看了看,发觉有些文字错误,订正了电子稿,又去打印一遍。
之后那拿着打印的文章和萌芽杂志的报名表去邮局,当时满心欢喜的,还问了邮局工作人员一些问题。填了报名表上的要求的邮箱,写了信封上的上海地址,还附带一句话(新概念作文大赛收),那工作人员看了一看说,“这么厉害啊!”
我立马红了脸,没有没有,想起萌芽杂志最后几页新概念获奖的人写的回忆录之类的文章,他们说自己投稿是也是偷偷摸摸的,怕被邮局的人看见自己是要参加作文比赛。
青春心性,大抵如此吧!
3,
我那不入流的三脚猫写作技巧,终究没有入得了评委的法眼。但当时的我,依旧保抱有希望,像期望中彩票的人一样。
有时会假设自己能被选中参加复赛会怎样,然后在英语课或物理课上偷偷摸摸地笑,同桌一脸诡异地看着我。
会怎样呢?会出名吗?会进一个好大学吗?
结果似乎是注定了,我本在写作毫无天赋,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坚持而已罢了。但仍会想着自己这只丑小鸭一夜变成天鹅。
真正破灭自己那微弱希望的时候在一个上学日的中午,我用教室的多媒体电脑登陆萌芽官网,我看着那长长的名单,满脸紧张地看着。江苏到江西的衔接处,我停顿一下,接着继续看,江西本来就是五六个人进了复赛,我一秒看到结局。
似乎是预先知道结局一样,我并没有过多悲伤,因为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只是那一点微软的希望竟这样直接被弄没了,想起自己万般假设,想起自己在课堂傻傻地笑,不免觉得自己有点可笑。
我依旧正常上课,依旧会在课堂上傻傻地笑,只是换了一种假设而已。那之后我才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功利,时常会贪恋那可笑的虚构里。
4,
我不擅长写东西,只是坚持写而已。
2017年6月5号,我拦住一个女孩。我问她,“你听说过新概念作文大赛吗?我想和你一起参加。”
我究竟有多违心,我自己也不知道。
其实在第19届的时候,我也想参加,后来却不了了之。
在第20届的时候,我抱着对大学的憧憬,对爱情的憧憬,对文学的憧憬,跌跌撞撞。
现在要第21届了,我去了一个不是梦想中的大学,没有想象中的爱情,对于文学也可望不可即。
故事停笔,才发觉竟然落笔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