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our country!”
先讲一件地铁上的小插曲。
上个周六与爸妈坐地铁去看电影,没错,就是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战狼2》。周末的东莞地铁一如既往地吵吵闹闹,不过在我这节车厢,喧闹的主力军不是练就旁若无人之境的农村大妈,而是一个东南亚家庭,一对肤色黝黑的父母带着三个年幼活泼的孩子。
尽管他们围着站在车厢的角落,然而大概黝黑的肤色里都同样蕴藏着自由活跃的基因吧,那个父亲不停在各种搞怪,时而发出奇怪的声音时而放声大笑,逗得几个孩子也咯咯地笑,一旁的妈妈只是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也一脸满足。
过了一个站,再过了一个站,车厢里的吵闹声依然不绝于耳。在吵闹声中,突然在某个角落蹦出一句英语,声音明显盖过了吵闹声,引起了全车厢的人注意。
“just be quiet!OK?”,是坐在那一家人不远处的一位男士,灰色的上衣,蓝色牛仔中裤,一头稍显凌乱的短发,单眼皮白皮肤,整体给人韩国男人的感觉。
没等那一家人反应过来,他继续吼道:“this is not your country!get out of our country!”
那个刚才还一脸满足感的妈妈,脸色顿时就变了,她回过头,大概也是用英语回应了几句,不过地铁轮子与轨道摩擦的声音是我听不清她到底回骂了什么,反正从表情上看不会是道歉之类的话语。
那个男人更大声了,重复道:“get out of our country!it's our country!”
那家人再也没说什么了,那个爸爸也没有帮腔的意图,只是收起了刚刚的笑脸,面无表情。三个孩子依偎在爸爸的身旁,一脸惊慌。
灰衣男子见已得势,回过头朝向我们这边的方向,用中文大声说:“这些老外敢在咱们的地方吵吵闹闹,还以为是自己的国家想怎样就怎样呢,还很理直气壮的样子……blablabla”,车厢里没有一个人应和他,只有几个人偶尔抬起头看着他“发表言论”,其中包括我。
“寮厦站到了,请前往厚街万达影城的乘客在此站下车……”,我们一家三口、灰衣男子、以及那家东南亚家庭,不约而同地下了地铁。大家前往出站口的路上,灰衣男子还一直念念有词似乎还在批判着什么,那几个孩子还是沉默着,而我在观察着,似乎生怕会有什么意想之中的事情会发生。
最后,出了地铁口,刚才还在同一车厢的人,各散东西。
坐上了编号跟我生日一样的座椅,终于要开始见识吴京的这部传说中的“惊世之作”了。我并不打算写影评之类的话语,影片大概就是讲一个军人因为一次国内的拆迁事件而使自己失去军人的身份,多年以后在非洲的异乡拯救国外的侨胞以及非洲友人的故事。反正整部电影看完确实是让我在从座椅站起来到走出影厅的那段时间里感动了几分钟,但是与我预期的程度还是差了点,不过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在华语电影史上名垂青史。
但是,触发我对这部电影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一句影片中的台词:
主角冷锋与杂货店老板在躲避红巾军屠杀时,老板提议大家去找中国大使馆寻求庇护,同在店里躲避的非洲人一脸惊恐地问中国大使馆会不会也保护他们,老板说了一句:
“no,it's our country.”
我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了刚刚地铁上的画面,那位灰衣男子高喊的同样一句话,一字不差。
it's our country.
这句话出现的第一个情境,是地铁上一个中国男子与一个东南亚女子争吵时爆发出来的,它像是男子用来“宣示主权”的一个武器;
第二个情境,是电影中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的商店老板对极度惊恐的非洲友人的一个本能性的回答,它更像是为了“划清界线”的一个存在。
这句话就像是有一种约定俗成的魔力,用来将“我们”与“你们”割裂开来,理所当然地。我们是中国人,对自己不受待见的外国人便可以使出“这一招”。
我们什么时候变得会如此理直气壮地说出这句话了?
我们为什么能够如此理直气壮说这句话了?
因为我们的国家真的强大了。比起看完电影之后的心潮澎湃,顿时感觉自己祖国的牛逼,我从这句用着外国语言诠释着的话中,更看出了祖国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除了物质上的富裕,还有精神上的充实。
我不会去评价这句话是不是在割裂了中国与外国友人的友谊,况且,国与国之间其实更多的是利益关系,友谊只是利益的包装罢了。
我想起了这次地震的一条新闻。
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西安一家饭馆的食客纷纷跑出外面,混乱中大家都顾不上那么多了。饭馆自然只能自认倒霉了,然而地震过后,许多市民居然重回饭馆,主动把当天没来得及付的账单结了。
震惊,感动。
我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更加立体了。
巧合的是,在看完《战狼2》的那个晚上,我就亲历了同样的事。我们刚到了一家饭馆才坐了下来,突然有人说后面电房着火了,说罢,饭馆停电。所有人都起身往饭店门口走,不管是刚来的,还是吃饱了的。
当时我就在想,这回老板大概是亏了的吧?毕竟这么多人吃了“霸王餐”。
不过,现在我心目中大概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