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感谢原文作者,未找到原始出处,仅作为收藏学习使用。
1
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有四个特征:
首先有一个唯一的主题,并将其作为图像的中心焦点,比如文章的序言。
这样我们就符合了思维导图的第一个特征:
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所以下面这样形式的图就不是思维导图,它并不具备明确且单一的焦点。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二步,给这个主题添分支,注意这些分支最终都会聚在主题上。
2
第二个特征:
'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
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这个特征里放射是关键点。
所以下面这样形式的图也不是思维导图。它虽然有一个中心,但其它结点不是从主题放射出来的。
3
我们在这些分支上添加关键词,形成这样的图形
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这是第三个特征。
4
最后,分支又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结点结构,也就是第四个特征。
只要具备了上面的四个特征,那这样一张图示就可以被称作思维导图。
但这样就够了吗?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稍微有些极端的例子。
这样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别说辅助思考了,想要看懂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可见仅仅具备这些特征是不够的,想要真正达到辅助思考的作用,我们还需遵循更多有效的原则和思维方式,帮助你画出真正能帮助自己思考的思维导图。
为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由一位叫 Tony Buzan(东尼·博赞)的英国普及心理学作家在 1970 年代发明,其发明之初就是为了用一种更符合人类思考问题方式的表现手法来增进使用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1993 年他首次出版了同名著作《思维导图》,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了解思维导图的书籍。但由于其「安利」性质,这本书用很多的笔墨讲了思维导图的设计理念,反倒是对于在绘制的时候具体要注意些什么涉及较少。(Tony Buzan 同时也是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创始人。)
简单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对大脑友好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方式。
你也许听说过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该理论认为,左脑偏向逻辑、抽象性思维,右脑偏向艺术、创造性思维。传统的笔记和产出方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人脑创造性和艺术的利用,不能够调动整个大脑为任务服务。虽然说说这个理论很大程度上被因为商业利益的原因夸大,产生了「右脑开发」之类的伪科学,也有相当多的科学家(包括其合作提出者)之后曾提出过对此理论的反对意见。
但不可否认的是,假如能够调动大脑的创造性和图像、艺术相关的能力,的确可以更好的提高大脑的利用效率。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图案实际是把信息加工成了一种图像。加上对颜色和图片的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的调动图像和艺术的脑区,让你更有效的图像记忆加入到工作中来。
同时,思维导图还十分鼓励联想和发散。对于一个熟练的思维导图使用者来说,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常常是一个针对关键词联想和发散的过程,而联想和发散是人脑创造力的源泉。更多的使用思维导图,不但会提高你现有思维活动的质量,还会让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更多的可能性。
熟悉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并加以应用是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的点。
手绘还是电脑
提到手绘,有很多人第一个要问到的问题就是:「我画不好怎么办?」
可以明确的回答你画画不好没关系。
手绘思维导图并不需要特别多的绘画技巧,只要你能遵循一定的原则:手绘思维导图的标准就是引起自己的兴趣。
手绘思维导图非常自由,但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画,要画好手绘思维导图也要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点。
如何用思维导图学习和收集
「少数派x印象笔记」定制
热爱生命、节省时间,提升效率之:
《思维导图,让思考和记忆变得高效又有趣》
「少数派」是国内最好的生产力内容创作平台之一,专注于效率工具的方法研究和实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