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本体是在阳的这一边,阳气比较多.作用在阴的这一边, 把我们的阴浊之气泻掉。
还有不一样的茯苓,叫作茯神,茯神它的入心的力道就会特别的强。如果是安神用茯神的话,那利水就用茯苓。比通利的效果更好的就是赤茯苓。
如果你是皮肤的肿胀的话,就用茯苓皮。也可以用五皮饮,茯苓皮、生姜皮、大腹皮,就是专门治皮肤底下的水肿的。
就是治疗小便不利的方子里面,茯苓会常常用到。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栝蒌瞿麦丸、肾气丸、茯苓戎盐汤、葵子茯苓散以及《桂林古本》里面有的小柴胡加茯苓汤,这些都是治疗小便不通畅的时候,用茯苓帮助它的气化。
那另外就是治水饮,水饮就是身体里面多余的水塞在哪里啊,所以我们用茯苓可以治疗。妇女的这个肚子绞痛的这个当归芍药散啊。
茯苓或者芍药,都可以帮助这个补脾胃的药,比如说白术,它比较不会上火。
另外茯苓,因为它有安神的效果,所以在酸枣仁汤里面也会放茯苓。现代的中医的话是往往拿它来治精神分裂的,在《伤寒论》里面,桃仁承气汤,或者是抵当汤,治疗人发狂。
在《伤寒论》就是茯苓有治到出汗。有一个方叫做茯苓甘草汤,有一个方叫做真武汤,它其实都有算是治到一个人汗出不止。当然我们说,发汗之后表阳虚,这个汗出不止我们用桂枝加附子汤。
那另外还有一种汗证,就是所谓的心汗。出汗在胸口这一块。就是这个地方一直出汗,其它地方都不太有汗。
【6.30】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顿服之。
四逆汤方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炮①去皮,破八片)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阴阳两虚的治法
阴阳两虚的时候要先补阳,不是先补阴,或者是阳虚脱汗,我们不救这个汗,救这个阳虚。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一串的主症啊,完全符合桂枝汤证的内容是什么?“脉浮,自汗出,微恶寒”,其实那个“微恶寒”,其实是有一点危险啊。一开始“小便数”,小便次数多,这个人应该是阳虚吧。如果是阴虚的话,是小便少。
可是之后呢就“心烦”,那心烦就不一定是阳虚了,因为“烦”跟“躁”这两个情绪里面,“烦”比较是阴虚而阳亢,有热的,“躁”比较是阳虚的。
然后呢“脚挛急”,这里就是标识到血液津液不够的一个阴虚的现象。
当这个人呢阴阳两虚,而有很清楚的阴阳两虚的症状,而又让我们看到有桂枝汤的症状的时候,事实上是不适合直接用桂枝汤来处理的。
“咽中干”其实也可以是阴虚,也可以是阳虚。因为,口干嘛,喉咙干,你说,这个津液不足所以喉咙干,或者如果要说阴阳,将来要教麻黄汤证,喉咙咽中干不可以用麻黄汤。
他说用“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干姜烤焦,干姜这味药是烤了之后味道就偏苦,干姜反而药性会变成比较温和,不是比较燥烈。
滋阴药最多的两个方子,一个是朱鸟汤,就是黄连阿胶汤,一个是炙甘草汤。如果你的阳气没有先通畅的话,你滋阴药根本就走不动啊。
那芍药甘草汤他是治什么呀?是治他的腿抽筋。那其实有些人这种常年慢性的脚痛,就是有血液瘀在里面,当你用了芍药甘草汤,把这个瘀血拉上来了,他的脚痛就会舒解。
肚子绞痛的时候,芍药甘草汤是很有效的。你按一下这个脉,如果脉是跳地很慢的,那是比较寒,那你就可以加一点干姜。如果你脉是跳得很洪大,那是有热,那就可以加一点黄连。甘草也可以是阴阳两补的,遇到阳药就补阳,遇到阴药就补阴啦。
那芍药它让这个平滑肌松开,那这个绞痛就会停。那现在来讲的话,有一种肚子绞痛是很可怕的,就是胆结石的痛。
到了今天的这个药本,芍药甘草汤被拿来治下肢静脉曲张。就是说我的这个腿啊你看这个静脉管都突出来,把那个静脉的血拉上来,那每个礼拜拉两次,那久了之后这血管慢慢就会恢复它的位置啊。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那如果真的是正阳明病,大便已经干在里面了,那承气汤有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那就是很明显的通大便的药。
调胃承气汤它的开药的点啊,其实是比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是更早一步,越来越干燥啊,它要转成阳明病的时候呢,他就用调胃承气汤。
第三个状态呢,是遇到庸医了,就是阴阳两虚的状态,他又“重发汗,复加烧针”。汗是心脏流出来的液体,不断的发汗,会把这个人的心阳全部拔空掉,把它救回来,就选择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