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课程设计

鸡兔同笼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头痛的问题,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题型,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到初中,甚至延伸到高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五、六年级段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决,初中学了二元一次方程后解题就更加的简单了,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本不会用方程问题去解答,这时候,就要靠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了,由于此原因,目前各种教材都不纳入日常授课范围内,以所谓的奥赛形势进行展示。但我认为这样的课应该纳入正常的课程内容中,既然靠的是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那如何通过课程让孩子的思维完全的打开,并对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进行掌握则是重中之重。

板块一:问题探究

  1)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9个头,26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观察学生答题情况,对学生的学情做一个预判)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想法,并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能动性,让学生自我探究、推理、归纳)

    在这里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发问、提出质疑。

板块二:总结

    预设方案1:列表法(枚举法)

      和学生一起讨论此方法的利与弊:

      利:逐一列举,则会直观展示最终结果,避免计算错误;

      弊:数据太大时逐一列举则会比较麻烦,浪费时间,引导探究更好的解题策略。

    预设方案2:假设法①--假设全为鸡(抬腿法)

        图示演示,直观展示,辅助理解

模型搭建:

模型建构

模型为:假设全为鸡,则可以求出兔的只数:兔的只数=(实际脚数-头数×2)÷ 2,鸡的只数=总头数-兔的只数

  预设方案3:假设法②--假设全为兔(插翅法)

        图示演示,直观展示,辅助理解

模型搭建:

模型建构

模型为:假设全为兔,则可以求出兔的只数:兔的只数=(头数×4-脚数)÷ 2,鸡的只数=总头数-兔的只数

不管是列表(枚举)还是假设法,其本质都是假设,通过学生自己的逻辑推理去判断何时为“鸡”,何时为“兔”,对于最终的结果都要进行一定的检验,不符合标准的,则要重新进行推理、演绎。

解决问题策略模型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不断的追问何为“鸡兔同笼”问题,难道只有“鸡”和“兔”吗?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解决那些问题?

整个过程下来,为学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搭建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通过自我探究--引导深入--共同总结,学生穿越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整个过程,通过图示直观展示和语言进行表示结合,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模型的了解,并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家好,我家祖悦涵,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篇论文,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
    月舞徐昂阅读 10,634评论 2 3
  • 鸡兔同笼 一、考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在最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偶尔还会出现。在各省的公务员考试...
    锋尚阅读 6,621评论 0 3
  • “鸡兔同笼”的问题想必大家小时候都有遇到过,也多多少少被难到过,文中,我将对这类问题做个简略的归纳总结,并对几种解...
    pu爸阅读 4,736评论 0 2
  • 他同学旅爸爸
    何其哦哟阅读 1,397评论 0 0
  • 一 三月桃花欲艳时,初妆粉浅绣高枝; 东风惹我红颜醉,为有芳菲半世痴。 二 相识相恋守相亲,古柏青青静柳新; 算计...
    铨斋阅读 3,535评论 9 16